不管是有约聚会还是临时小聚,似乎都离不开喝酒吃饭。因为在过去,大家都还钟情于“吃”与“喝”,各地就有一套喝酒的礼仪在。这礼仪似乎属于潜规则的,文字记载的不多,且听我慢慢说来。
在梅江老家家中,在红红的四方桌(六仙桌、八仙桌)主桌上用餐,两个亲戚中辈分最高的或者年龄最大的宾客坐在上横头,其他重要宾客坐在下横头。陪客的一般坐在两旁。在陪客中一定有一位是挎壶瓶的。壶瓶,有铝合金制的,也有瓷的。他不一定会喝酒,但懂喝酒的礼仪,且能说会道。四兄弟间,二哥一般充当这样的角色。
喝酒有“三巡”、“五巡”之说。我记得“三巡”为,第一次酒倒满后,男主人先敬酒;等大家一一喝完后,又把酒倒满,就是陪客的敬酒;再等大家一一喝完后,还把酒倒满,主要是宾客回敬男主人和陪客的。
五巡,就是在“三巡”上加码,讲的是互敬,实质上是胡喝,名之曰: 难得糊涂一次。差不多在这两巡期间,常常会有女性一族站在一旁劝解——好歇了,差不多了。既为自己的先生(丈夫)解围,也为其他亲戚身体着想。但有可能事与愿违,自己的先生(丈夫)并不听令,还会趁酒兴骂上一句“聚人家,走远点,别在这里狗哈”。你看看,你看看,酒喝多了,先生(丈夫)的情分却淡了。
不管是三巡、五巡,就看谁酒喝得躺(倒)下了为止。喝胜了一方,那个雄赳赳气行行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其中倒酒、劝酒和罚酒的语言与方式五花八门。我拈“劝酒”的先说一说。
以量取胜。一是半碗半碗喝。过去在玉米碗的外面好像有一圈表示刻度的线。二是一碗一碗喝的,讲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这两种喝酒方式的,敬者喝完后都有“亮碗”的习惯。如果有谁稍稍喝得慢一点,他干脆就会站起来亮碗,直到在座的一一喝完为止。这两种劝酒方式有强压的成分在内,大家明明知道却不说,如果说了就不懂礼数了,会引来公愤。第三种,就是划拳。不会划拳的,就是剪刀、石头、布。三局胜,谁输谁喝一小杯(茶盅)公酒。明明是主人家的酒,倒在各自酒碗里的,就成了私酒,倒在茶盅里的才是公酒。
以质取胜。客气的主人家,会备有各种各样的酒。所谓质,就是以酒精度为准,喝白酒(高粱烧、梅江烧)的半碗,喝黄酒(缸米黄)、红酒的一碗,喝啤酒的一瓶。
至于倒酒的“明堂经”就更多。什么“龙抬头,点一点”、“凤低头,点三点”的。
罚酒的方式也比较多。主要是谁挑明了谁把酒擅自倒在别人碗里或者悄悄倒在地上,挎壶瓶的知道后就必须满上。不胜酒力的,在空酒碗上头会用手掌死死封紧,但挎壶瓶的心里并不着急,看准时机,等你手指一松开,就从你的指缝里注入酒,且加满酒。结果是,本来想少喝点,到头来却是多喝点。
好在“罚”字,春节聚会不吉利,大家都说“奖酒奖酒”了。奖酒,会不会是喝酒礼仪更讲究了啊!
而今是文明聚会文明喝酒,尤其在春节聚会上,我在这里提醒一句,毕竟吃喝机会多,为了自己和大家的身体,少喝酒少喝饮料多喝茶。
陈水河原创于2019.2.5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