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统/三项修炼/19如何构建第二大脑
建立学习型组织,就需要用AI工具构建自己的第二大脑。我是怎么建设和使用第二大脑呢?
第二大脑是一个大数据的应用,大数据的核心就是分类和聚类。我2012年开始使用印象笔记,笔记越记越多,人却越来越混乱,根本原因就是不懂分类和聚类。
分类和聚类有什么区别呢?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简单地说,分类就是根据事物已经具备的特征,将事物划分到已经明确的类别当中。而聚类则不同,聚类是不知道会分成为什么样的类别,也不知道怎样去分,完全是依靠算法,来判断各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相似的就放在一起,归成一类。
第二大脑建设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分类。分类是人类认识世界最基本的方法。我们首先要想一想,我们当下面对的所有信息,可以分成哪几个大类?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但其实很具有挑战性。
因为大部分人不具备系统化的思考结构和信息分类筛选的能力,我把自己所要使用的信息分成了五个大类:
系统思维数据信息
碳中和专业数据信息
教育学专业数据信息
企业管理数据信息
AI工具数据信息
我把这些信息命名为“司马腾知识信息大厦”
地基层: 系统思维数据信息作为知识大厦的基础,支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这层涉及对复杂系统的理解,强调因果关系、反馈循环、延迟效应等概念。这为第二大脑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一种整体的思考方式。
支柱层:专业知识三大支柱
碳中和专业知识
教育学专业知识
企业管理专业知识
屋顶层AI工具:这一层通过高级AI工具和技术(数据分析、机器学习、自动化工具等)实现知识的整合和优化应用。AI作为第二大脑辅助工具,不仅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还能通过模式识别和预测分析来支持决策制定。
明天继续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