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医生的贴心提醒
1、在过渡期的时候食物的增加会有一个顺序,会从升糖指数低的荤菜开始增加,再是蔬菜,再是升糖指数低的水果和坚果,最后才是升糖指数比较高的主食类。而且比较关键的一点是,过渡期摄入的总能量要跟启动期差不多,即一边减少营养棒,一边增加其它的菜,总能量平衡体重才不容易反弹。
2、养成每餐只吃七成饱的习惯,平常注意多喝水。
以前总忘记喝水,现在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对每餐吃七成饱还是比较困难,常常是欲罢不能。对于饱腹的感觉上瘾。好像内心在期待那个撑的感觉到来才肯善罢甘休。小时候经常玩着被妈妈叫回去吃饭,我常常是吃两口就说饱了,想再接着玩,可是妈妈说不行,必须再吃些,我说不饿,妈妈说不饿不行,要吃到撑才算吃饱了。不知道是不是和这件事有关,我害怕妈妈,想讨好她,让她满意,让她同意我继续玩,所以记住了这句话,每次吃的又快又撑。这个习惯真的是太顽固了,但是无论如何,还是要养成慢慢吃东西的习惯,充分的感受食物,感受自己。
3.小知识点分享:在荤菜安排时可将红肉类放在中餐,白肉类安排在晚餐,较白肉类相比,红肉类的脂肪含量和热量都相对较高,白天较晚饭后活动量相对较多,安排在中餐,可以保证机体白天工作生活所需的矿物质及充足的热量,白肉类放在晚餐,脂肪含量和热量相对都较低,既有充足的优质蛋白质,也不易导致过剩热量转换成脂肪堆积,所以将中晚餐的荤菜品种对调一下搭配更好一些哦!!(红肉指猪肉、牛肉、羊肉等畜肉类,白肉指鱼、虾等水产品以及禽类。)
4.如果晚餐摄入过多,血糖和血中氨基酸浓度就会升高,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另一作用是阻碍脂肪的分解,合成脂肪。且一般晚间活动量少,能量消耗低,多余的能量会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合成脂肪储存体内,会使体重逐渐增加。平日注意中餐要保质量的完成哦!晚餐热量可以略低于中餐。
过渡期食谱
过渡期第一周:放开蔬菜,除淀粉类:土豆,山药,藕等。
早餐:鸡蛋1个,牛奶1包或豆浆300毫升。圣女果20个。
午餐:营养棒1根,蔬菜250克,荤菜100克。
晚餐:蛋白混饮一包,蔬菜250克,荤菜50克。
过渡期第二周:放开水果、坚果
早餐:鸡蛋1个,牛奶1包或豆浆300毫升。圣女果20个。
两餐间加水果:250-300克。
午餐:营养棒1根,蔬菜250克,荤菜100克。
两餐间加坚果:25克。
晚餐:蛋白混饮一包,蔬菜250克,荤菜50克。
第三周:放开主食
早餐:鸡蛋1个,牛奶燕麦粥一碗。水果200克。
午餐:主食100-150克,粗细搭配。蔬菜250克,荤菜100克。
晚餐:薯类100克,蔬菜250克,荤菜50克(白肉)或豆制品100克。
其他:动物肝脏,血液一周吃一次,甜品每月一次,酒每天不超过15克(女)。
运动,睡眠,饮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元素,而压力在生活中如影随形,成为健康路上的拦路虎,如何识别压力信号呢?具备以下2条及以上就要注意减压了。
1.紧张时出汗、气喘、头痛、胃不舒服。
2.暴躁、易怒
3.入睡有困难
4.过度饮食
5.没胃口
减压方式:
一、深呼吸
连续六次深呼吸就会带给我们减压的功效
1、 减缓心率
2、 让你在承压情况下安静下来
3、 开始或结束你的一天
通过鼻子吸气,让下腹部膨胀起来,数五下。
屏住呼吸,数五下。
通过嘴呼气,数五下。
如果感觉数五下太长,就做自身感觉舒适的次数。
二、到一个让你快乐的地方
1、 边骑车边欣赏路边的美景
2、 在沙滩上/幽静清新的小道散散步
只要每天花很少的时间,它就能带给你一份不曾有过的安静和愉悦。
三、培养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1、 每天早上或晚上记下三五件曾经让我们倍感幸福和开心的事情。
2、 寻找幽默,开怀大笑能放松紧张的肌肉。
3、 远离总是否定你的人,和感觉轻松友好的人在一起。压力大时和心境平和的人交谈。
4、 学会说“NO”,把你的一些工作委派给其他人,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做,赢回自己的时间。
四、 增加锻炼
选择有氧健身、慢跑、游泳、爬山等运动。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脏功能、降低心率,它们提供了一种使压力转移的方法,并提供了一个宣泄的渠道。
五、 排解压力,保证充足良好的睡眠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睡眠时间与体重有密切关联,研究显示中年人每天睡眠少于八小时更易超重。听听轻音乐,舒缓情绪,调柔房间光线,调整舒适姿势,全身心放松,酝酿睡意。
发现食物的秘密,选择最好的!
碳水化合物的种类比数量更重要,蔬菜、水果、粗粮和豆类,较其他碳水化合物而言更有益于健康。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鱼虾肉、坚果奶类、豆类属于完全蛋白质,主食点心、水果蔬菜类属于不完全蛋白质。不同蛋白质之间是有差别的,要学会选择最利于健康的。
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脂肪酸分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三类。由高到低排列:坚果及油炸类——肉蛋类——鱼虾类——主食及豆类——蔬菜水果类。食用有益脂肪、避开有害脂肪。
本月的体重比较稳定,维持在58公斤左右。体重的维持不是目的,重塑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才是根本,但是两者又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