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鬼门开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一年又过了大半。

我从县城坐车一路颠簸,穿梭在山野之中,赶回了老家,每年这样特意往回赶的日子并不多。

七月半这一日的晚餐同年三十一样,很早便开始准备,而且总是丰盛些,因为等会得从活人的口粮里盛同样的菜色,给逝去的人先吃。

奶奶已有七十多高龄,身体硬朗,烧纸摆烛是她每年七月半和年三十必不可少的仪式,大概从她为人妻开始,便年年不落。

堂前和灶台都会放上一截黄瓜头,上边插着香烛,火焰跳跃。饭菜做好之后,便往堂屋的桌子上菜肴,摆碗筷,倒烧酒,俨然一幅待贵客入桌的情景。

幼年我总是好奇,等谁来吃饭呢?奶奶很神秘的说,这是给"他们"准备的。

“他们”又是谁?我不知道奶奶怎么懂得这些,大概她的奶奶也是这样做的,一辈儿一辈儿传下来。

奶奶一边手里倒酒,一边口中念念有词:你们来了就多吃些喝些,保佑儿孙平安顺利,你们自然也享福。

我一点也不觉害怕,似乎奶奶是在向熟识的人念叨,可是总会看着这空荡荡的板凳和不曾动过的筷子,想"他们"怎么吃饭呢。

奶奶总让我不要乱讲话。

而后大家开始蹲在桌前烧金银纸钱,那厚厚的一叠纸钱放进去,便迅速被火苗包裹吞噬,成了卷边的银灰。火苗越烧越旺,映得奶奶的脸庞红彤彤,不多时细碎的灰屑满堂飞舞,袅袅的烟雾也熏红了每个人的眼睛。

这时我总会想起爷爷,想起九岁以前的时光,他那吧嗒吧嗒的卷烟,结实宽阔的后背和长着老茧的手掌,牵我走过山林,淌过河流。

今生只痴做了他九年的孙儿,孝道还未尽半分,不敢说来世如何,只知此刻真切的想念。而今,我悔恨幼年的许多事情在脑海中已变得模糊,也不知我曾为他带去过多少欢乐。

火苗愈发的旺盛,宗族之情在此刻显得尤为浓厚紧密,多少在外的儿女都赶回故乡做着同一件事。从前我以为敬的是鬼神,如今却明白是活着的人在寻求着慰藉。大概这也是繁复的仪式得以传承数千年的原因。

纸钱烧尽熄灭,剩下一盆灰烬。奶奶说,便是“他们”吃完饭要走了。

走吧,将我们的哀思带走一些,留下的安宁多一些。

奶奶收拾完了碗筷,才轮到我们摆桌吃饭,整个过程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每一年如此往复,唯一的改变是她日渐佝偻的背影提醒着我岁月的残酷,我亦不愿以后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同她对话。

等天黑尽了,奶奶带着我,把火盆里灰烬和倒掉的饭菜端到河边,香烛幽幽,烧些纸,说些话,最后齐齐泼出去,俗称泼水饭。这一日的事情才算全部完结。

河水奔流而下从不曾改变,我听见风把河边的香樟树吹得沙沙作响,满山的虫鸣清脆响亮。

只是今夜的故乡,没有月光与星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七月半,阎罗殿大门洞开,众鬼出门。七月半,是一个人鬼同行,魑魅魍魉大行其道的时节。这个时节,无需大人告诫,小孩子就...
    素手调羹阅读 913评论 0 10
  • “老张,这位是……?”李刚看着张祥带回来的中年男人。 “算卦的,也算半个道士。人称老疯子,你看下我兄弟是不是中邪了...
    冬兒阅读 851评论 0 0
  • 李刚醒了,发现自己竟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旁边趴着是他最好的哥们--张祥。“啪”一巴掌打在张祥的身上,瞬间惊醒了熟睡的...
    冬兒阅读 304评论 0 0
  • 老疯子和张详来到值班室,里面坐着两名年轻的小护士。 “嗨!护士姐姐,我有一个消息告诉你。”张详看见一个长的漂亮的护...
    冬兒阅读 351评论 0 0
  • 七月半,鬼门大开。这天夜里李刚来到了一个月前刚刚发生过命案的巷子——安乐巷。没想到就这一次的约定改变了他的一生……...
    冬兒阅读 26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