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八卦心理,也似乎是好奇心,我点开了关注很久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标题为“我的妈妈是二奶”。出生在和睦家庭的我,看到标题的第一念头是,“生活在一个畸形的家庭是什么样的遭遇?”于是简单的看了一遍《过春天》的简介,决定看一遍《过春天》的动机说起来略显单纯,不是为了坐看人间疾苦与不堪,我是被电影里的香港元素吸引了。霓虹灯、广告招牌琳瑯满目的香港街道,油漆的人行道栏杆,蓝白香港校服,自带港味的香港演员,红色复古的香港的士,人潮涌动的十字路口。
电影开始,故事很简单,主人公佩佩是“单非仔”,也就是有香港身份证却住在内陆的人群,佩佩妈是内陆人,是佩佩香港父亲的二奶,佩佩和母亲一起住在深圳,父亲则抛弃佩佩妈回归原本的香港家庭,而佩佩,则是一个难以定位的存在。
攒钱与闺蜜去日本的约定让佩佩走上“过春天”的路,“过春天”则是水客成功私运货物过关的吉利说法。影片围绕佩佩当水客的惊险历程展开,其中的母亲被男人卷钱跑路,目睹父亲原来家庭的和睦欢欣,与闺蜜的反目成仇等等的情节都无一不折射出窘迫的生活中青春的模样,正如首映礼上一位影评人所说:“《过春天》每一分钟拨动一次青春,每三分钟触及一次贫困”。
深入影片,在一颗少女心看来,最动人的,是佩佩与阿豪的纠缠不清,大排档仔阿豪算是走水的老手,两人的一来一往,一唱一和,挑起了丝丝暧昧情愫,先有阿豪在鱼龙混杂私货手机档中拨开围困佩佩的人群,一手拉过佩佩的“英雄救美”,有人会说,“大排档仔的英雄救美也只不过是在手机档里拉走佩佩”,可谁又规定英雄一定要佩剑,救美一定要危险呢?
再有阿豪佩佩互绑手机这一段,在影片美术指导的设计下,光与影的配合,《过春天》这一次可以说是国产青春片中最接近性的一次。燥热狭窄的库房,昏暗而又发红的灯光,时隐时现的扇叶,脸颊的热汗,以及两人一霎那的沉默,都是影片在性边沿的试探,却又未曾踏及性的领域。两颗正青春的心,一道未打破的情谊,或许正是感情的朦胧美所在。
故事的最后,在眼前的仍是现实,花姐等人的走水集团被端,阿豪背叛花姐,同时也因走私犯法被捕。影片没有交代被捕两人的后续,而是以佩佩放生了被饲养在鱼缸里的小鲨鱼结尾,我想,小鲨鱼先前的境地与佩佩是相似的,幻想着大海,却时时被周遭坚硬的玻璃阻挡,而佩佩,渴望着家庭的温暖、青春的美好、生活的幸福,却总是因为现实而被扼杀。《过春天》之所以让我眼前一亮,是因为作为一部青春片,它没有再用堕胎、爱情、梦想等来塑造情节的跌宕起伏,更多的是在展示青春与现实的拉与扯,让青春片进一步地向现实靠近,不再是充斥着那些虚无缥缈,夸张无稽的情节。
第一次写文,既不是观后感,也称不上影评,纯粹练手,表达感受,还请不吝赐教。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