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完全不能当众讲话,因为我性格内向,一上台我就紧张地思路全无。”我们经常听见一个几乎从不抛头露面公开发言的人这样说。
“我就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这种需要细致认真的工作我做不好。所以不要给我安排这样的事情。”也有人这样给自己不细心找借口。
“我们分手了,我们性格合不来。”很多情侣以此作为分手的理由。
我们有多少人认为性格能够决定行为习惯,觉得有这样的性格就必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因此不愿意或者觉得不能改变。这样的“性格决定论”不知阻止了多少人改变进步的脚步。你是否也发现有一些反例?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蒂尼斯曾是一个内向害羞又有口吃的人,很多性格差异巨大的情侣却能恩爱地共度一生,很多平时大大咧咧的人工作起来却细致认真,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的行为习惯其实与性格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一切习惯都是可以养成的,如果非要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的话,那应该是不同性格的人在培养同样的行为习惯时的难度和方法应该是有差别的。
当我们在说性格的时候,经常把“性格”同“气质”和“行为习惯”的概念混淆。
1、气质是最底层的:一个人行为心理中间稳定的,和先天相关的那些部分。气质往往和基因有关,如抑郁症,神经质乐观等都有明显的遗传因素。2、性格是“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中的相对独特而稳定的心理特征。”性格不光与气质有关,还受后天的社会文化、教育和生活环境影响。3、行为是一个人的行动,习惯是自动化的行动。比如有人坐着习惯翘二郎腿,有人吃饭快有人吃饭慢,有人习惯早睡早起有人爱睡懒觉。
古典老师最近在《超级个体》中用船锚模型描述了这几个概念的区别:
船锚模型:如果把我们每个人比做一艘停在海上的船,那么我们的基因和气质就相当于船锚----一旦锚定,不会移动。性格则是用来链接船和锚的链条。
基因、气质与性格是在水面以下的,不容易被观察到,而行为则是在水面上,直接反应出来的。洋流则代表社会环境。
通常基因和气质决定了你行动的原点,即船锚在海底固定的位置。性格决定你行动的范围也就是链条的伸展范围,刻意练习决定你的能力水平,也就是你反复的行动能驾驶小船到达的地方。
如果一个行为与气质相近,那么链条自然舒展,就呆在性格的舒适区,你就能行动自如。比如一个小心谨慎的人,做一份文字校对的工作就会认真细致比较得心应手。如果行为与气质离得远,那么链条就会紧绷,小船行驶就特别困难。这时性格确实会限制行为的突破。比如一个胆小内向害羞的人让他在公众场合讲话就会很费劲。就需要加大力气使劲拖拽链条,长此以往在链条的舒适区以外适度的反复的练习,这样链条会一点一点地被拉长,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链条会突破原来的长度实现质的飞跃。也就是长时间的刻意练习,新的习惯就能养成,长此以往,性格也会随之改变。因此习惯也会影响性格。这是性格的可塑性。但是,我们在刻意练习的时候要注意一点,就是就是要适度,如果行为与气质相差甚远,大幅度脱离了链条的承受范围,链条一时间承受不了这样巨大的张力,可能就会崩溃。所以要在舒适区以外适度练习,适度改变,及时反馈,及时更正行为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应自己性格的刻意练习之路。
我们经常说性格决定命运,那是一句骗人的鬼话,不愿意改变,不敢尝试改变的心理导致你不去刻意练习不去养成好的习惯去改变现状去提升能力,因此才导致你一直平庸下去。性格决定论不过是你自甘堕落的借口,是你于自暴自弃中挽回一点颜面的托辞。
那么性格真正的决定作用是什么呢?
没有谁天生就具有基因的巨大优势,几乎所有的才能都是后天学习和刻意练习而来。特别是在能力培养的前期和中期,性格并不是影响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例如,只要认真学习,考试都能及格。稍微努力一些就能考80分左右,只有到90分以上才需要性格的配合。
性格真正决定的其实是能力练习的方式方法。比如两个性格不同的人练习演讲,一个内向害羞型,他可能就会独自思考,一遍一遍在私底下练习,打磨出一篇不错的演讲稿,等到自己能够脱口而出的程度,才敢于尝试在众人面前开口,尽管开始表现效果也许会差强人意,但是经过总结经验教训,下一次会有所提高。长时间积累当众讲话的表现就会有质的飞跃。而一个外向型的人,练习演讲的方式可能就是在朋友面前一遍一遍开口练习,其中加入朋友们的建议,然后在公众场合比较自然的发挥出来。但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环节可能会有所欠缺,内容上可能并不见得多有深度。等到有了多次的演讲经历,思考水平才会有所提高。因此这两种性格的人的演讲训练路径是不同的。但是他们都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刻意练习之路,只要长时间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演讲水平的突破。
永远不要把自己的思维限制在狭小的空间里,被自己的性格所奴役,说自己不行。要直面自己的性格,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刻意练习方法,一点一点突破障碍,练就自己想要具备的高水平技能,达到大师的水平。只要你有梦想,只要你决心改变,不管你是哪种性格,也不管你的性格有多大的缺陷,你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力提升的方法,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