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鲁迅博物馆
今年的春节与往年不同,1年来大家承受着新冠疫情带来的苦痛,虽然情况大有好转,然而时不时某些地方仍会有群集爆发和散发的病例出现,让人们刚刚放下的心不禁的又提了起来。而每年的春节又是中国传统的大节日,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也往往会在这个时候拼了命的赶回家乡,使得空港和陆地交通变得异常的繁忙,而这也正是大家所担心的,人口的大流动、大聚集也正是疫情流行的条件,所以基于此,今年号召大家就地过年以减少流动,大部分的人们只好乖乖的呆在北京了。北京已然是早就禁止燃放鞭炮了,但五环以外不是禁地,不过今年的爆竹售卖点变得少之又少,而人们又不被允许越界到河北去,所以五环之外的燃放更是少于往年的。也许因为少了哔哔啵啵的爆竹声,似乎年味已经变得十分清淡了,其实这几年也都没有乘春节的时间回家乡,刚开始似乎觉得寂寞,其后倒越发的习惯了。
初五的早上吃过早餐后没有太多事情可做,突然想起好几年来的一个小愿望,希望能到阜成门附近的“鲁迅博物馆”看看,那里既是博物馆,又包括了先生的故居,平时总是想去却又找不出时间来,家里的其他人是不屑于跟我一起参观的,只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先打了电话过去,工作人员说参观是免费的,但需要在微信公众号上预约,比较幸运的是竟然约上了,因为我看了近三天都是约满的,查了路线,真巧,小区门口的409路公交终点站正好就在博物馆附近,车程1个小时,下车向西50米右拐进入阜成门内北街,一直向北200米便是博物馆的正门了。其实这里的面积还是挺大的,前面是一个很大的院子,实际上这里主要分成几个部分,包括位于西北侧的鲁迅故居,这是鲁迅在北京的第二套房子,是因为和二弟周作人反目后搬出来住的,和他一起在此居住的是他的母亲和原配妻子朱安。
院子不大,进门便是一段甬道,正对着是一面影壁墙,影壁墙的左侧便是院子的真正入口了,院子显得很紧凑,方方正正的,南面、西面和北面都是屋子,门是上了锁的,也就是不能进入参观,西面的原是作为厨房之用,北屋三间,最东面一间是鲁迅母亲的卧室,中间的一间北面多出来一截被隔成两个房间,靠南的作为饭厅,而北面的房间则作为鲁迅的卧室兼工作室,这一间则被称为“老虎尾巴”,此处观景也是极好的,一开窗便可看到后院的景色,后院不是很大,借西侧的一条甬道通过小门连接于前院的西北侧,后院里有一口井和两棵枣树,推测可能就是鲁迅先生在《秋夜》里所写到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而对应的前院里有两棵桂树,是他在1925年亲手栽种的,想想也将近100年了,树干已经很粗,遥想每到阴历九月,满树桂花开时,院子里必然散发着异香,静坐在树下,喝喝茶、看看书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在鲁迅故居的东面相隔几十米便是鲁迅博物馆了,如今的鲁迅博物馆正面的大厅已经作为一个展品室,接纳着不同的展出,今天去的时候,正在进行的是“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由此厅向右经楼梯上楼便是鲁迅纪念馆了,这里展示的是不同时期鲁迅在不同地方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事件和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照片,并展示了他所留下的手稿、杂志及部分生活用品,不同的位置或台柱上印有我们熟知的或不熟知的鲁迅作品中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它就像一把利剑刺破了那个时代黑暗的天空,让人们看到了一丝亮光。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鲜活的鲁迅,有普通人的爱恨情仇,又有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从绍兴到南京求学,再到日本学习,由浙江到北平,而后到上海、厦门及广州,从学医到弃医从文,以纸笔作为武器,同政治及命运作斗争,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标志,一抹色彩,让我们周身感到力量,可以抵御严寒,“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这便是鲁迅的力量,小小身躯里蕴藏的极大的能量。他也有沉闷的时候,就像是被关在一间铁皮屋子里,四周是黑暗和熟睡的人们,“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例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或许是压抑太久,想要呐喊几声排解一下胸中的愤懑吧。
展馆共分两层,应该说是地上一层半,地下一层半,从鲁迅的出生直到1936年去世,在展馆的末端,是一间教室,整齐的排着桌椅,正前方是按照鲁迅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复原的三味书屋,后面是书柜,陈列着鲁迅先生全部的文学作品。这便是参观的终点,由此上数十个台阶便到了出口的位置,邻着出口是一间文创产品商店,售卖各种关于先生的文创产品和书籍,反复审视之后,买了三本带插图的书籍-《鲁迅画传》、《丰子恺插图鲁迅小说全集》上下册,三本正好是100元,正好可以详细了解一下先生的生平和他的小说作品了。
2021.2.19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