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智商相当,学习效果却差异很大
在校门口接孩子时,两位孩子被留在班里改错的妈妈,站在旁边聊学习。
一位妈妈说:“现在这孩子都不知道怎么教了。按说孩子也不笨,平时也做练习,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盯着写作业,就容易错,成绩也提不起来。”
另一外妈妈说:“我家的也是,问他懂了吗,说都懂,但做起来总是粗心大意的错很多。”
说到学习,我们首先会想到智力,认为智力高的孩子学习成绩好,智力低的孩子学习成绩差。
但是,既然能进入同一个班级学习这么长时间,智力相差应该也不会特别大。实际上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曾经对我国青少年人群的智商统计数据显示:智商高于130的超常智力和低于90的弱智孩子,仅占所有学生的2%。按照这个比例,只要在非特殊教育的学校,一个班的孩子智商是大致相当的。
在这个前提下,家长们会采用通过后天训练来提高学习成绩——让孩子多学多练。****但是多学的效果也未必理想,就比如这两位妈妈口中的孩子。
那么,智商差不多,在一个班上学习,难度一样,也练习,怎样才能让学习效果更好呢?
02 只注重数量的练习不一定有效
研究表明,练习,确实是精进技能,达到更好成绩的途径。
练习的过程是怎样帮助大脑在学习上做得更好?
神经元被一种叫做“髓磷脂”的物质包裹,它类似于电线的绝缘外皮,能防止大脑所使用的能量损失。练习能帮助这层绝缘外皮变厚,让信息更加通畅,更少耗损,从而帮助人们学习更有效率。
练习很重要,但我们往往只注重时长,而不注重质量。
诺贝尔奖得主西蒙曾经提出“一万小时定律”的概念,它如此深入人心,以致于很多人因此会有一个误解,认为只要练习时间足够长,就能成为专家。****但实际上未必。
比如说,有一个吉他业余爱好者自娱自乐地弹了15年,没有专业地指导和学习,他的水平可能离专业选手相差很远。
《刻意练习》的作者,心理学家艾利克森研究发现,成为专家的时间,往往会随着不同的专业技能领域,而有所不同。真正能帮助人成才的,是足够时间的“刻意练习”。
我们上学的时候可能都遇到过比常人都刻苦,挑灯夜读,刺骨悬梁的同学,但是成绩比较一般。而几个学习拔尖的同学,他们睡得不晚,还有娱乐时间,学习成绩稳居前列。后来我们才知道,人家的优秀之处在于有一套独特的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艾利克森认为,通过训练,原本人人都可以成才,如果失败了,那可能是训练方法不对。精进最好的途径是“刻意练习”。
03 怎样进行“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不等于长时间训练,也不是重复练习,它具备以下特点:
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能受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纠正自己的错误。
很多时候,我们能做到“足够次数重复练习”,但常常不知不觉地忽视其他一些方面,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练习任务难度适中”是关于标准或目标的确定,是给孩子能力范围内可接受的训练。
作为父母,常常眼睛会盯着“别人家更厉害”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达到那样的水平。但是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去年的一次团体辅导中,有一个初中生的妈妈,因为女儿的学习成绩而焦虑。
孩子入学考试曾考了班级第一名,从此妈妈便以这个标准要求她。第二次考试她考了第三名,妈妈就开始紧张,让她抓紧,不允许成绩再降低,孩子也因此觉得对不起妈妈的苦心培养,发誓一定要再考第一。
但是此后的每次考试不仅没有进步,反而都有一定幅度的下滑,最终一个学期下来已经到了班级25名。
快要期末考试了,孩子想冲进前10名,但随着离考试越来越近,孩子想起来手心就冒汗,吃不好睡不好,生怕自己考差。
在团体中学习后,父母经过分析孩子的情况,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争取前进两个名次,但是有一定的波动也是正常的。
考试后,妈妈激动地分享,孩子不仅放下了心理负担,不再患得患失,而是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结果考了19名。超过了预期,孩子和家长都很开心。此后每次只定一个合适的小目标,孩子稳步前进,现在孩子不仅没有害怕学习,反而学习积极性很高。
“练习任务难度适中”,重在目标适度,一小步一小步地前进,而不是一开始就制定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标准,还没行动就被吓住了,或者因为达不到目标而挫败。
第二,是要有目的的反馈。
如果做完了练习,不知道错在哪里,进步也会很慢。
有一次上英语课之前,一个孩子在赶着完成作业。
妈妈在旁边看着,不时不耐烦地说一句:“怎么回事?”
孩子回头问:“是不对吗?”
妈妈说:“自己想。”
孩子又看了看题,显然没看出来,又问妈妈:“是错了吗?”
妈妈翻着白眼说:“你不会自己看吗?”
孩子又看了一眼,也急了:“到底是不是错了?”
妈妈也火了:“你白学这么长时间是吗,这么简单还要问我吗?”
妈妈的做法除了互相激怒对方,让孩子越来越不明白,越来越讨厌学习,没任何好处。
如果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就不会看几遍都不知道。既然孩子总是询问,说明孩子不知道正确的方法。
家长**不及时反馈给孩子错误的地方在哪里,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孩子下次遇到这样的问题,他仍然会用错误的思路。 **
有一段时间我们很忙,没有及时检查孩子练琴的情况。孩子依旧是练习同样的时间,但是老师上课检查就会发现孩子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有错误。
而如果我们每次在孩子练习完之后及时检查,通过录音让孩子对照谱子发现错误;或者把录像发给老师点评需要改进的地方,孩子完成的效果就会更好。
不只是让孩子练习,有目的的及时检查和反馈是孩子通向进步的重要一步。
第三,练习者能纠正自己的错误。
去年江西高考状元刘梦的妈妈爆红一时,因为这位妈妈为孩子整理的错题堆积起来有一人高。孩子认为,及时改正错误,是考出高分的重要原因。
错误,就像是解决某类问题时,大脑出现的错误连线。
纠正错误,就像大脑重新布线,产生正确的思路。
通过改正错误并不断练习,大脑受到训练的区域就会发生改变,通过反复强化新的布线来应对挑战性的问题。
曾经听有经验的老师讲过改正和整理错题的好处,正好可以用来说明这个原理:
改正错题是为了找到的出错原因,从中挖掘和分析出自身在知识点掌握的盲点,答题习惯甚至是学习和考试心态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找到正确的方法和思路,下次看见错题就会使用正确的方法。
《刻意练习》中说道,每个人在某些方面都有一些固定的潜力,但是只有正确的训练方法,才能够帮助人们发挥他的这些潜力。
如果孩子学习中,能有意识地制定适度的目标,有目的的反馈和纠正错误,并坚持不懈地练习,学习的潜力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升。
-End-
关注我们
“有料家庭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养育知识和服务
本文为有料家庭教育公众号(ID:youliaojiating)原创,欢迎转发和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