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的上海之行,在我脑海里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问号:生活在小城市,我们如何为孩子储备竞争力?
那几天,我在上海看到的只是很小的一个切面。周末孩子们正在上一个快乐体操的外教班。作为英语老师,那是我从未见过的授课模式,孩子们在教练的各种指令下,通过器械做着各种体式,仿佛是在玩乐,实际又像在学习和锻炼,整堂课大概1个多小时,课堂气氛非常好。尽管有中教配课,但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跟上外教。来上课的多是混血,从小家庭环境就是双语,甚至是三语。有一个和豆儿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父亲说德语,母亲说英文,另外一个看护人说中文,看到孩子在互动中不断切换的各种语言,瞬间觉得平时教豆儿的那些,真是少得可怜。
上海的孩子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社会教育资源,从学校的硬件配置,师资力量到社会,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沾染着优越感。而生活在小城市的我们的孩子,单从各种资源的介入上,眼见胆识上,都很容易相形见绌。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已然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个无法改变但又必须接受的事实。然而,十年二十年后,这日新月异的时代竞争会把孩子们放在同一个平台上,那作为家长,今天的我们该如何为孩子储备竞争力?
和豆豆爸爸讨论了几次,总结出以下几点:
1.摆在首位的永远是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从小体质不好,没少让自己遭病痛之磨,记忆里,每次面临大的考试,长途的旅程或是人生中重大选择,都多多少少受健康所累。后来自己痛定思痛,才决定以行动来做出改变,关注饮食,合理作息,坚持运动。我想,如果一路走来,自己身体底子能好一点,很多事情,我应该能比现在做得更好。所以,对于自己的孩子,从小我就特别重视身体素质。除此之外,我认为教会孩子如何照顾自己,合理安排生活也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他离开我的那千千万万个日头里,最基础的生存能力。
2.其次是自主学习能力。所谓自主学习,首先需要有主动的学习意图,不断的更新成长,追求更好自我的动力。然后再谈学习能力,即是读取信息,分析信息,消化与应用或再创造知识的能力。
就拿孩子阅读和写作来说,很多家长都抱怨孩子看书,翻翻既是,燕过不留痕,到写作时,又像挤牙膏似的,半天写不出几个字,更别说文章的逻辑框架与观点了。那么问题就来了,首先,我们提供的阅读材料,能不能调动孩子主动探索的欲望,你选的书,是根据孩子兴趣来的,还是大家觉得好或者自己觉得好就ok了的。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教孩子如何提取有用信息,然后和他一起分析讨论,再结合孩子已经有的知识结构,消化吸收,在已有的事实上,提出新观点,在已有的观点里,辩证分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将自己的看法变成文字。如果没有,那孩子读很多书却写不出文字也是很自然,因为他眼中的学习,只是为了学习,而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动力。 即便是有了动力,没有好的引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也很难有行云流水的文字。
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将来不管孩子在哪一个领域,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我相信,就算一开始他不是那个最优秀的,他也能够在不断探索自我边界中跻身前列。
3.积累和坚持的能力。有了追求新知识的欲望和对事物正确的分析判断之后,坚持和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俞敏洪的书里有句话,我印象深刻:“爬到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老鹰,另一种是蜗牛。” 或许我们的孩子不是老鹰,但却可以拥有像蜗牛一样持之以恒的品质。复利效应是数学中的概念,同样也适用于知识的积累和学习的坚持。记得朋友圈有一副图很打动我:
其实,这幅图是在用数字解释积累和坚持的力量,将我们所看不到的进步或退步量化。而学习中的复利效应,比这幅图更可观,我们需要的是点滴的行动,并静待花开。
我的学生中有不少报了课外兴趣班的,有的琴棋书画样样通。一般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出于好奇,兴趣挺浓,而且前期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学着学着,遇到困难或到了瓶颈期,就容易出现倦怠与厌恶,再加上随着孩子学校的学习任务加重,很多家长和孩子都会选择中途放弃。一问,其实大家一开始学习都不是冲着成为各种艺术家去的,只是陶冶情操等各种其他的考虑。那我觉得,孩子兴趣班的事情,就是一个很好培养他坚持与积累的契机,如果一开始找准了兴趣点,那我们就应该陪着孩子,一点一点的积累,一天天坚持,绝不轻言放弃。那些乐器,书法,画画等各种兴趣,通过长期积累与练习,绝不是一两次课可以吸收得来的。更何况,走着走着,我们就能发现孩子已将其内化成一股我们看不到的韧劲和坚持,沉淀下来,就可用上那句话了:关键看气质!
兴趣班,学习技艺是次要的,培养品质才是关键,理解了这一点,相信大家就容易取舍了。
4. 最后是我自己受益匪浅的一点:懂得肯定自我价值。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自己要什么,自己有什么,自己又能做到什么。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如果我们傻到认为自己能站在某个领域的至高点沾沾自喜,那就大错特错了。要相信这世界永远会有比自己优秀的人,我们保持谦卑的态度,诚恳的学习,但我们更需要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相信自己,可以做好。自信,是一个人星光灿烂的秘诀。
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有太多来自外在的标杆,他们在不停的测量和评价着我们,但唯有内心的自我衡量与肯定,才能让我们始终保持好的状态。这是一种需要长期修炼的心法,典型的由内而外,厚积薄发。
我的孩子,我会从小告诉他,你不是最棒的,但可以尝试的去做好,外界会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就算不是你所期待的,也要为自己的努力喝彩,并继续沿着自己的方向前行。
关于以上这四点,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能做什么呢?
虽然在社会资源上我们的教育远不及大城市,但是,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家庭教育上。影响孩子各方面成绩的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身教言传,是我总结出来给大家最好的建议。为什么把言传放在后面,相信不用我阐述大家都明白这是我们中国家长的长项。
所谓身教:
如果您想让您的孩子有健康的体魄,那请作为爸爸妈妈的您,从今天开始也合理饮食,合理休息,坚持锻炼吧。一个拥有健康生活习惯的家庭里出来的孩子,毫无节制的熬夜赖床,火锅烧烤路边摊的可能性应该不大。
如果您想让您的孩子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那就请从现在开始,不管多忙,开始和孩子一起接触和学习新的知识吧。一个成天离了电脑,就是手机,Ipad 电视剧的父母,想要培养出一个爱书,爱学习的孩子,恐怕有点天方夜谭。
如果您想要您的孩子坚持和积累,那就从现在开始,收起您的各种借口,给孩子树立好榜样,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就算再小也好,坚持每天做一点点吧。一个懂得积累和坚持的父母,他身上的韧劲是可以传染的,而第一受益人是孩子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您想要让您的孩子学会自我肯定,那就从今天开始,多关注自己,多了解自己,多肯定自己吧,只有你明确了自己要什么,有什么,能做好什么。你给孩子呈现的画面才会更清晰明了,别人眼中的他,也会有你自信的影子。
我始终相信:父母能成长成什么样子,孩子就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成长的样子,就是将来为他们储备的竞争力。
还记得,那年走过耶鲁,甘阿姨的那句话:“你也可以来这里读书,不要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当时很触动,二十几岁的我,居然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现在,我深刻的明白,耶鲁只是个代名词,对知识的追求和自我的不断成长,才是给自己最好的武装和给孩子最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