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阅读时按照流水式阅读,享受让书籍内容像音乐般从心中“流过”的愉悦、流畅感;我们按照呼吸式阅读法避免遗忘。那么,流水式阅读究竟如何帮助我们实现快速阅读呢?
印南敦史在《快速阅读术》一书中告诉我们流水式阅读实现快速阅读的四个步骤。
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翻看一本书,首先看到的就是序言和目录。
序言是一本书的导入部分,一般会写明书籍的撰写目的、概要等。了解一本书的文体、写作意图,把握全貌,阅读序言至关重要。
在拿到《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墨菲定律》《乌合之众》《社会心理学》一系列心理学书籍时,我通过每本书前面的序言进行了排序,决定先读《社会心理学》一书。
序言里介绍心理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科学,是接近生活常识的学科。研究它,只是想让我们拥有更好的生活,变得更睿智,可以对这个世界更温柔。
这些序言里的话,激起了我的阅读兴趣。
而目录就好像一张地图。它标明了书籍内容,能帮助我们把握全书的整体框架和论述的推进过程。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目录的每一章节标题概括都很吸引我。例如:第一章标题:看山不是山——我们眼里的世界并不乐观;第一节的标题:生活是正着来过,却是倒着去理解。
序言和目录里,包含着大量信息,足以让我们找到感兴趣的点,所以阅读之前,序言和目录不要忽视。
步骤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
作者在书中提到,为了流水式阅读获得最佳效果,巧妙利用正文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读了序言和目录以后,还是难以判断哪些部分是必读的,那么就可以仅读开头和结尾的五行。
对于商务类和新的畅销书解释说明性的内容,一般都采取下面这个结构: 开局—中局—结局
开局部分,在每个话题的开头,作者会先提出观点或主题,来阐述接下来他要表达什么,观点一般在5行左右。
中局部分作者会用具体事例来论证观点,结局部分作者会再次确认观点,并总结观点,一般也在5行左右。
所以,中局的案例部分,即使不读,也不会影响到对内容的理解和消化。
我在阅读《墨菲定律》一书时,每一个定律的介绍结构就类似于上面的开局——中局——结局结构。阅读时,时间宽松心情好,就全部都看;时间紧心情不好,阅读时,就只看前面对定律的解释说明,以及后面总结说明定律应用规则。至于中间的相关故事案例直接忽略。
这样只读开头揭题和结局总结说明,会大大的节省我们的阅读时间,提高阅读速度,也不会影响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步骤三:确定了关键词之后再阅读。
阅读一本书,我们得知道自己想要从书中收获什么。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来把握内容。对于包含关键词的部分,我们要仔细阅读。
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我想要从书中获得阅读一本书的方法。我关注到书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以及规则,二八定律等。那么涉及到这些的部分,我就会仔细认真阅读并做笔记。
找到关键词,书中哪些部分重要,哪些部分不重要就心中有数,可以跳着仔细读重要的部分。如此,可以大幅提高阅读速度。
步骤四:使用多种阅读节奏阅读。
读书时,要找到自己最舒服的阅读节奏。在阅读同一本书时,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速度,有些章节适合快速阅读,而有些章节如果理解有难度,就可以放慢速度进行阅读。
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时,检视阅读与主题阅读我读得很快,理解定义,重点记住如何做即可。而分析阅读我读得很细,也因为作者在这里很下功夫解释说明详述规则,我觉得这部分很重要。所以阅读速度就放慢了,再加上做笔记,速度就更慢了,但收获不小。
如果始终保持一个节奏的话,人就会很疲惫,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阅读速度缓慢的原因。所以,阅读时,随时换档,缓急有度,也是提高阅读速度的步骤之一。
总之,阅读之初尝试这四个阅读步骤,不必都实施,可以先尝试一个,你在阅读速度上定会有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