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写作入门,为什么有人花费数年,仍在门外徘徊,而有人却在短短几个月便可频出爆文?那些建立起自己写作帝国大厦的人,正是因为掌握了这四点。
练习——打牢地基
俗话说“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想要做好一件事就需要不间断练习,对于写作也是如此。想要进入写作这个行当,就需要大量的练习。
练习能够成为习惯。卖油翁之所以让油过铜钱,而铜钱不湿,不正是“惟手熟尔”?练习可以让你更好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积累充沛的素材,形成写作的习惯,使得今后写起来可以更加得心应手。鱼老师说,写40万字,才算得上是写作入门,这正是写作中练习的真谛。哲学上讲,量变引起质变,我相信在经过持续不断的练习之后,写作的感觉自然会来。就像《思考,快与慢》中说的,你长时间用心接触一件事,你就会爱上它。
如果你想建造帝国大厦,你首先要打牢地基;如果你想写作入门,你就首先要练习。
思考——合理规划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学与思并用,才可以达到目的。一味盲目的练习,是不够的,在写文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思考。
思考可以让文章精进。在写一篇文章时,可不要忘记“3W”原则,“What”写什么;“Why”为什么写;“How”怎样写。我们要思考,对于一篇文章而言,什么是重要的。杜牧曾说“凡为文以意为主,气为辅,以辞采章节为兵卫”,一篇好的文章,最重要的是意。“意”即思想、立意。我们评判一篇好的文章时,常常说该文章立意巧妙、鲜明。一篇文章能否使读者达到共鸣,关键就是它的中心思想是否让你有所思,有所感。因而,思考一篇文章的立意,就是重中之重。有了好的立意,自然就需要谋篇布局,如果说立意是一篇文章的骨骼,那结构就是一篇文章的血肉。前者决定了这篇文章的走向,后者决定了这篇文章的可观赏性,因此谋篇布局也需要我们下大功夫思考。有思考的的练习,才可以更快的进步。
如果你想要建造帝国大厦,你离不开规划;如果你想要写作入门,你需要思考。
寻找——添砖加瓦
有人说“好文笔是读出来的”,我觉得她的本意是好文章,需要多听多看。写文不是简单的机械劳动,练习是必要条件,但是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我们更需要寻找写作的技巧与素材。
寻找素材可以使作者内心丰富,而内心丰富的作者往往更容易打动读者。一篇文章想要被读者认可,就需要将你的论据由抽象变为具体,而想要达到此目的,就需要调用你的素材库。我们可以从书上寻找经典素材,也可以从新闻中获得热点,但是别忘了“留心处处皆学问”,最大的素材库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写自己的故事,远比写名人的故事更能打动读者。但是生活中故事,需要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去经历。就像鱼老师所言,“与其寻找好故事,不如活出好故事”。
砖瓦让你的大厦更加高大,寻找让你的文章更加动人。
专注——必不可少
“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专注对于任何一件事都是必不可少的。往大了说,写作这条路需要专注,往小了讲,写每一篇文的过程中也需要专注。
专注使你高效。一开始,在写文时,我的节奏常常被打断,不是去刷个微博,就是去看个微信,以致于一两个小时,只写出寥寥几字。后来看到鱼老师文章中说,为了解决类似问题,买个沙漏,给自己设置一个时间点。然后,我就开始用计时器,跟番茄钟一个道理,只是它能够让我看到还剩多久时间。这样一来,果真专注了不少,想要做其他事情时,抬头看到计时器,仍旧低头码字。
写作这条路,也需要我们专注的对待,昨天悄悄老师分享说,“文字是写作者灵魂的载体”。我想,如同“人养玉,玉养人”一样,我们需要文字的滋养,文字也需要我们的灌溉,只有认真专注的对待文字,才可以与其达到共鸣。
专注可以让你的灵魂与你文字达到共鸣。
关于写作入门的关键词可能有千万个,但是总少不了这四个练习、思考、寻找以及专注。掌握这四点,让写作入门变得so easy。
507+好梦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