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长成什么样子,到底是遗传在起作用?还是后天环境的影响呢?侧重遗传在起作用的人,可能会希望孩子自己成长,后天的干预相对会少一些,而认为孩子成长是后天环境决定的人,可能会比较在意教育和后天环境的影响。
蒙特梭利教育提倡的是,儿童有自己的精神内核,应该允许其自然发展,也有很多人喜欢蒙特梭利对待儿童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这背后就透露出,有不少人也发现,社会太急功近利,太焦虑了。确实是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长,不管面对什么样特质的孩子,都是奔着同一个目标去培养,那就是学霸。那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会大于孩子本身的内在成长动力吗?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其实较为科学的一种解释可能是,遗传和后天环境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它们的影响是互为发生 作用的,在儿童主观发展能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家长的主观引导,能够达到更好的状态,在追求这种更好的状态的过程中,可能也会有一些曲折,例如遇到孩子发展的几个关键期,或者在某个阶段也会发生退行,大部分的时间还是连续发展的。所以说家长对孩子的干预,还是要在观察孩子本身具有什么样特质的前提下,科学的干预,过度的干预可能会影响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有的孩子长大后会发现,自己一生所有的矛盾,都是在和家长、和老师、和伴侣争夺对自己的主权的奋斗史,为什么?这要追溯到原生家庭的问题,可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原生家庭、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他的主权的干预太多了,此时要帮助他探索和理解,教给他透过现象看本质,与个体的早期记忆发生链接、表示理解、从而接纳自己的过去,慢慢的走向自我疗愈。
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不、不行、不是、不对、不中,这对儿童的性格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阻碍孩子用自己的方法探索世界。同时,小孩子需要安全依恋,如果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建立的不好,那孩子以后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其实也想提醒各位家长想一想,孩子个人追求的生命光辉与世俗的成功可能是有区别的,既然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追求个人的生命光辉,不必非要让孩子跟世俗的成功划等号,作为家长还是要多理解孩子,不是为了改造孩子、为了控制孩子,想想自己小时候被不合理对待的时候,就清楚自己该如何对待孩子了,想想十几年之后,自己的孩子应该很幸福,自己也就非常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