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上班,一边开车一边听杨凤池老师的讲座。听杨老师的讲座是种享受,能把心理问题分析得如此到位,听者如沐春风,这也是一种境界。
父母与孩子的界限
一味满足孩子要求的父母
讲座中提到一对工薪阶层的父母,为了满足孩子出国留学的愿望,口挪肚攒地凑了四十万,终于把孩子送到北美大地,结果一个月后美国校方通知这对父母他们的孩子有一周没来上学了,最后在国内的亲戚家找到了孩子。
最后,国内的书读不下去,美国也不去了,孩子要开店,还是伸手向父母要钱。很明显,这对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拒绝孩子,也没有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从来没有我要为周围的人做些什么的想法,想到的都是他自己。
我在与儿子的相处中,经常会让他帮我分担些事情,比如拿东西、照看小妹妹,还有就是让他知道,面对事情你要自己选择,而且你的选择会决定你的未来!慢慢的,孩子的责任意识越来越强,包括在学校如何利用自习时间完成作业,如何帮助老师完成班级的任务。儿子经常回家给我讲班级里发生的事情,尤其是他如何帮助老师管理班级,讲得眉飞色舞,我听得津津有味!
想要操控孩子的父母
一位母亲问杨老师如何能让孩子每一分钟都用在学习上。听到这里我笑得岔气了,听了杨老师的分析,和我的思路一样,我们大人都无法把每一分钟用在学习上,如何要求孩子这样学习呢!
可是作为家长我何尝没有过这位母亲的想法,不过我的想法终究是想法没有实施,一闪而过,心理学的知识占了上峰,逼着我想出了办法!
儿子放学后,我一般不会太急着催促他完成作业,虽然我知道回家就写作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但看着疲劳的孩子,我说你休息一会吧,十分钟以后我们开始完成作业好不好?他听了很高兴,因为这段时间给他一个心理的缓冲,让他适应回家的心理体验。
写作业时,我会事先和他说好当天要完成的作业用时间管理的方法和他一起计时,写完后他就拿着扑克和爷爷奶奶斗地主了。非常轻松愉快!也许是我对孩子要求太低了,但是又觉得小学二年级而已,用不着上纲上线地让孩子刷题!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位母亲和心理教师的想法,无论是否成熟,我和我的孩子们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