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宋史》(9)
都是喝酒惹的祸
1.
乾德元年(963)二月,北宋宫廷内部发生一起丑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王著醉酒嫖娼,结果让巡查人员抓个正着。
翰林学士始设于南北朝时期,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是皇帝的心腹,是宰相的后备干部,北宋的时候,翰林学士仍然是重要的朝臣,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书。总之,这是一个既有权力又很儒雅的官职。翰林学士嫖娼,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执法人员抓了王著的现行,一看是学士大人,十分震惊,当然,也只好放人了事。不过,负责治安的官员还是把这件事暗中向宋太祖赵匡胤作了汇报。赵匡胤得知此事,自然是哭笑不得,考虑到王著喝多了酒,也许是一时糊涂做出了这种事,家丑不可外扬,虽然十分生气,最终还是把这件事压了下来。可是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一天,王著在翰林学士办公室值夜班,突然去滋德殿叩门要求见皇上。赵匡胤让内臣把王著叫到近前,只见一人头发披散盖过整个脸颊,根本分辨出来人是谁。赵匡胤让人把蜡烛拿到来人近前查看,原来是已经喝得烂醉如泥的王著。赵匡胤想起先前王著嫖娼的丑行,看看他眼前的丑态,禁不住怒火中烧,立即传旨将王著贬为比部员外郎。
2.
王著因为嗜酒,丢脸又丢官。
酒是惹祸的引子,在宋初,因为喝酒闹事被降职的屡见不鲜,甚至还有因为喝酒把命丢的,不能不让人引以为戒。
建隆元年(960)二月,有一位名叫孙兰的学者对《左氏春秋》颇有研究,因此大聚生徒讲学。孙兰有一个学生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被贡部辞退,孙兰十分不服——我这样一个知名学者的学生,凭什么被辞退?有一天,借着酒劲儿,孙兰直接闯入贡部大院,吵闹不已,非要贡部给个说法不可。值勤的卫士把孙兰抓了起来,结果孙兰被处以杖刑,发配到商州。孙兰也因此成为宋太祖时期因为喝酒闹事被流放的第一人。真是不值呀!
不值是不值,可是做这种不值事的人却数见不鲜。
3.
建隆二年(961)八月,又一个学者因饮酒打架被处罚。这个人是国子监周易博士,名叫郭忠恕。事情也很简单,郭忠恕因为喝多了酒,在朝堂之上与太子中舍符昭文打起了嘴仗,二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吵得不可开交。主管官员监督的御史上书要弹劾他,郭忠恕出言不逊,怒斥御史不是东西,这还不算,还上前把御史的奏本撕毁。郭忠恕的气是撒出去了,结果是被贬为乾州司户参军。
4.
建隆三年(962)七月,枢密直学士、司门郎中杜韡(读作“韦”)嗜酒成性,且往往酒后无德、出言不逊,因此被降为驾部郎中。杜韡是个人才,尤其工于尺牍,上章言事,往往能够切中要害。因为喝酒的毛病被贬,当时的宰相心有不忍,便想让他当谏议大夫,宋太祖不同意,最终还是让他做了驾部郎中。乾德元年(963)十一月,朝廷想充实翰林院,宰相想重新启用杜韡,大臣范质表示反对,他说,年初的时候翰林学士杜著因为饮酒失态被罢免了学士之职,杜韡嗜酒比王著还严重,怎么能再用他!因为饮酒,仕途被废,多么深刻的教训呀!
如果说上述四人因为嗜酒被降职查办还是幸运的话,那么,廖简因为醉酒而丢掉了性命,则更令人深思了。
5.
建隆三年(962)九月,武安节度使兼中书令周行逢临死前嘱咐大臣辅助其子周保权继任,衡州刺史张文表不服,决定反叛,便借周保权到永州换防路过衡阳之机,把周保权的部队包围起来,迫使他们投降。张文表命令自己的部队士兵穿上孝服,假装到武陵奔丧。到潭州时,当时的行军司马廖简正在府中宴饮,根本没把张文表当回事。张文表带兵闯入府中,廖简想拿兵器反击,结果因为喝得太多了,连兵器都拿不起来,只能大骂张文表,可怜廖简成了刀下之鬼,在座的十余名客人都做了陪葬。张文表取过廖简的大印,自称代理节度使,上报朝廷。
6.
宋初,公宴、私宴,皇上的生日宴、太后的祝寿宴、大臣的庆功宴等等各种宴会名目繁多。宴会,少不了喝酒。事实上,赵匡胤也是一个十分嗜酒的人。据史书记载,陈桥兵变之夜,赵匡胤便喝了很多酒,当然也说了不少酒话。不过,这次喝酒不仅没有误事,反而喝出了一个皇帝。
但是,赵匡胤对自己喝酒行为还是进行过反思的。
事情发生在建隆二年(961)三月。有一天,赵匡胤宴请近臣,酒到酣处,热血沸腾,他禁不住想起了以前的事,当初,他投奔复州刺史王彦超,结果王彦超没有收留他。此时,王彦超正在自己的宴会上。
“王爱卿,当初我去投靠你,你为什么不接纳我呀?
王彦超回答说:“当时,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刺史,正所谓勺水怎能容下神龙。如果当初我接纳了你,你怎么会有今天的位子?”
赵匡胤听了这话,很是受用,大笑而罢。事情好像就过去了,可是,王彦超却没有这样想。他想到,君无戏言,既然皇上提起了旧事,自己就是有罪之人,他因此上表回家待罪。赵匡胤知道这事以后,十分内疚,一面派中使前去慰问王彦超,一面反思说:“喝酒真不是什么好事,要是我不喝酒,也不至于旧事重提,惹得王彦超不开心。真是令人后悔呀!”
其实,赵匡胤反思自己的喝酒行为,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在说这话的不久前,宫廷内酒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比火灾更可怕的是酒坊的正副厂长不但不派人救火,反而趁机怂恿酒厂的工人到酒厂附近的财政仓库抢劫物资。事后,酒厂的正副厂长被判处死刑,参与抢劫的50名工人中,有38人被处死。这件事,让赵匡胤深受触动,这么多人因为酒厂失火被处死,实在令人惋惜,而这,归根到底都是酒惹得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