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上带娃出去玩,中午回到家发现公公婆婆也出去了还没回来,我给儿子煮午饭时,儿子状态不太好,一直缠着我大哭,我边做饭边抱怨公婆不能在家帮忙看娃,我的情绪随着儿子的哭闹蹭蹭往上冒。
我喂儿子吃饭的过程中,公婆回来了,婆婆一进门就说给儿子买了奶棒。我一听到奶棒,瞬间抑制不住地爆发,朝着婆婆大吼:都说了不要给孩子买零食,你都不知道里面掺了什么,等下我就把奶棒扔出去,接着又吧啦吧啦说了一堆,都是控诉婆婆给儿子乱吃东西的历史。
透过婆婆给儿子吃东西的事件,让我深深看到了我对儿子成长的焦虑,我担心孩子不合理的饮食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身高发育,我担心他生病了,我要花更多精力来照顾他,我担心他会养成不好的饮食习惯,以后会更难控制。总之,在我的思维认知里,我就想保证孩子身体棒棒的、长高高、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成一个好孩子的模样。
当我写到这,我有种被针刺醒的感觉。原来我口头上一直表达孩子不管活成什么样,我都允许他。但是透过婆婆对儿子的照顾,我才意识到原来我潜意识里对孩子有如此多的不允许,我对他的控制融入到他的吃喝拉撒睡、点点滴滴。
原来我是一个多么控制、多么可怕、多么焦虑的老母亲啊!那能怎么办呢?我不管他了,放任他,不管不顾!我想也不是,孩子毕竟还小,照顾肯定是少不了的。也就是我的物理动作可以改也可以不改,但是我心理的化学反应要调整,我要放下我的焦虑。我对孩子的行为以及评判标准不再基于自己的经验,而是从孩子的需求出发,凡事先与孩子确认需求再做。
当然,我从小就没得到父母的足够允许,所以我现在对孩子的允许,也许常常处于知道却做不到的状态。而且不仅是我,其他家庭成员对孩子的照顾同样如此。所以允许孩子之前,我们要先学会允许自己,允许自己还是忍不住想要控制孩子,允许自己还是想要插手其他家庭成员对孩子的管教,也许这就是我们之间的相互业力。看见已经是一种成长,苛求自己只会从一个坑掉入另一个坑。给自己时间,带着觉知去做事,允许自己慢慢来!
祝福自己!感恩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