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孕37周第1天,宝宝足月,随时可能出生了。上周产检,医生说宫口已经开了3cm,我又是第二次生宝宝,比初产要快很多,所以要马上进入备战状态了。听完又兴奋又紧张。
现在心情很微妙,不知是期待宝宝出生更多,还是希望他在肚子里呆久一点更多。同时也不得不面临巨大的心理恐惧——关于产痛。榆林产妇跳楼案据说已经不会再有新消息,因为医院和家属终于达成了协议。我们都没亲眼看到真相,不好随便站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是医院和家属,甚至产妇本人,都对产痛这个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
第一胎我是选择了无痛分娩的。在日本一家被称为“贵族产院”之一的医院生孩子,并不是我想花钱享受,无非是因为这是离我家最近的可以做24小时无痛分娩的大医院。小诊所我是不敢去的。其实小诊所花费不高,保险甚至可以完全支付。但是小诊所的麻醉师我害怕呀,所以宁可多花钱,也要去大医院生。当时顶着巨大的压力,公婆这边包括老公,并不觉得无痛分娩是好东西,看到我告诉他们的那些有可能会出现的极微小概率的病发症,他们害怕了。而我娘家这边,更是可以大大方方地说我了,强硬地要求我不要做无痛分娩。连我自己亲爹都说,生孩子是疼,但又疼不死人。
好在我老公虽然不赞同,但是尊重我,上产床我说受不了了,要打无痛,他立刻就去签字了。事实证明,上次多亏无痛救了我半条小命。一来我得了流感,正是最难受的病发第3天,嗓子里堵着痰,连疼都喊不出来的嘶哑。二来宝宝一出生就被送去小儿科ICU,两个小时候以后直接转院——因为发现了重大的先天性心脏病。无痛分娩帮我保存了体力,才让我能在流感的情况下顺利生产,且保存了体力,可以很好地面对生产之后的种种。
这一次我依然选择了那家产院。很多人说二胎生得快,很可能打不上麻醉就要生了。我也做好了这次不打麻醉的心理准备,和助产士沟通时也说好,我不愿意针扎进腰里、还没推麻药时就要生了,所以如果医生判断我会生很快,我就不打了,到时候都交给医生判断。如果医生判断我依然要痛十来个小时才能生,那我就选择打。
疼十来个小时,我怕最后生的时候没有体力,让宝宝卡在产道里缺氧。我觉得大家在谈论无痛分娩的种种不好时都忽略了它一个最大的好处——保存体力,不会让妈妈因为体力不支而没办法在第二产程顺利娩出胎儿。第二产程无法顺利娩出胎儿是很危险的,宝宝很容易因为缺氧造成脑瘫,这对于宝宝、对于父母来说都是致命性的打击。
第二胎,呵呵,还是没有人支持我无痛分娩。不过我理解他们,我自己也害怕,毕竟是人为干预,人为干预就有可能在过程中出现问题,即使概率再小,也是有可能性存在的。我们第一个宝宝那种超级严重的心脏病,万分之一的概率都被我们碰到了,所以说别铁齿,说自己不会那么倒霉之类的。但是正因为如此我选择了安全的医院啊,最近关西的小诊所因为无痛分娩频繁出事,甚至有产妇死亡,正也说明了选择大医院的必要。这种事,只能把概率降到最低吧。
好在老公这次依然是尊重我的选择——我觉得这也很不容易了,就是“虽然我不认为这样是好的,但是我能尊重并体谅你的选择”。
榆林产妇跳楼案刚在网上炒起来那会儿,大家一边倒骂家属,中国女性在婚恋中受到的各种不公正待遇仿佛都找到了一个出口,说的最多的就是生孩子一定要有娘家人在身边。其实听了这些话挺悲哀的。夫妻本就是生死之交,可以把命交到对方手里的关系。而现在,整个言论导向都是女人千万不要信任自己的丈夫。当然,中国男人集体被置于这种境地,也是有原因的。确实,生了孩子就不管老婆死活的例子在中国太多了。
只能说,我愿意相信我老公。没我,他要什么孩子啊。我相信他的爱,更相信的是他的人品。
日本人对于无痛分娩其实是没有什么好感的。他们觉得女人生孩子,没有疼痛就是不够爱。想象不到在一个发达国家竟然还普遍存在着这样落后的思想。我和一些日本朋友说我做无痛分娩,好几次都受到鄙视。想来,日本人也并不重视产痛这个问题。
但是日本的医院还是很好的,让你觉得生孩子是一件有尊严的事。你疼的时候不会有医生、护士在旁边骂你,只会有助产士不停在旁边安慰你。并且基本上都可以选择陪产,现在大多是老公陪产,而且可以选择什么时候让老公离开产房。我选择了在最后生产时候让老公离开产房,到时候会有助产士来监督执行这些提前和医院沟通好的事。为什么一些产妇选择最后时候“赶走”老公呢?我想是因为还是想在老公心里保留一些形象吧,至少我是这样想的。
总之日本的医院是更尊重产妇本人意愿的。
话说虽然宫口开了3cm,但日本的医生并不要求我卧床,甚至还必须保持适量运动。国内的妇产科医生说我现在必须要卧床静养了——两国在这些方面真的有很大差异。怀孕后期我依然四处趴趴走,辣的凉的什么都吃,每天写论文、做家务,并且夫妻生活现在也正常在过,没有什么特别小心的。整个孕期反而开心、舒适。
希望这次,宝宝健康平安出生。两年前的那种痛,不想再经历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