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德拉有一点很有意思,他常常将自己陷入到像是讽刺政治的境地。他常常会将他的主人公置身于捷克的某段历史当中,主人公有时候面对的窘境或多或少会和这样的历史有关,最突出的就是《玩笑》。因此,很多人会觉得昆德拉是痛恨那段被国家“要挟”的日子。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所有的昆德拉作品,在他们出版的昆德拉作品的末尾都有同一位文艺学家(忘记名字了)来作一个短篇的文学评论。他的观点非常深刻,往往联系神话,甚至是固执地将文学的纯粹性放在最高。也正是这样,他认为昆德拉并不是将自己陷入到讽刺政治的境地,而仅仅只是将政治变成自己发挥才华的手段。这是合理的,但是我觉得也是对他有了很大的影响他才会这样让他们反复去用,而《告别圆舞曲》则几乎没有提到捷克的那段历史。
《告别圆舞曲》在讲故事,这个故事讲了五天。五天当中,不同的人各怀心事,有的人追求精神的自由,有的人追求死亡的解脱,有的人追求单纯的肉体自由。五天的时间就像圆舞曲的五个章节,他们最终跳向了各自的重点。
故事的主要色彩基调就是蓝色的,一颗蓝色的药片,一件浅蓝色的衣服,房间内蓝盈盈的奇特光线,圣徒头上的蓝色光芒,都让人以为这是他们生命的美好时刻,结果引向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尾。
昆德拉的作品也常常折射出对生命的反思,有时候会以辩论的方式出场,例如伯特莱夫和雅库布关于“人类是否应该继续生存下去”的辩论。雅库布的一段话很有意思:
“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刽子手已变成一个亲近而又熟悉的任务,而被迫害者的身上则有某种东西在散发出贵族的臭气。大众的心灵以前把自己同华为痛苦的被迫害者,今天却要同化为迫害者的痛苦。因为在我们的世纪,对人的捕猎就是对特权者的捕猎:对那些读书的人和养着一条狗的人。”
你看,正如之前所说的,昆德拉喜欢“生活在别处”,他常常会从别的面去看别人的人生。我有时候也会对自己说,不要试图去理解昆德拉,有时候可能会因为对他的认同而让自己觉得生活很痛苦。可实际上,因为自己读的书不多,我了解的其实不够好,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觉得痛苦。以前也看过一个漫画,如果书是人看世界的高度,那么读书少的人就会看到繁花开遍的美丽假象,而读书稍微多一点的人则会看到满世疾苦,铁骑绕城,但读书非常多的人看到的则是高空的万里祥云。所以,尝试了解一个人会比我们想得难,要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