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即先进生产力,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期间,新质生产力不仅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还被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不难看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动产业升级换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法国经济学家萨伊说过:“经济增长最终的动力来源,是三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即劳动、土地、资本。”这三种基本生产要素的投入配比和产出收益,构成了传统经济的增长方式。但是,这三种基本生产要素不是无限可得的,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消耗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发展第四生产要素和第五生产要素,即技术和数据。从历史的发展上看,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是技术革命,每次革命均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质的飞跃。通过技术和数据的创新性配置,例如AI和自动化技术等,均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数据的收集也可以及时获取所需信息,减少成本,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当然,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不是代表着要一味地发展新兴产业,忽视、放弃传统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个包容、多元和动态化发展的系统,传统产业恰恰是这个体系的“压舱石”,是新兴产业发展的保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平衡,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和灵活变通的手段,采用系统化的推进方式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例如最近火爆出圈的 “甘肃天水麻辣烫”,就可以依托本土化的生产销售模式,附加高新技术的配合,如手机App标注或者大数据点评等,服务好慕名而来的消费者,从而承接住这“泼天的富贵”。对此,我们需要找到两者的平衡点,进行有机结合,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新兴产业可以在传统产业开辟的沃土上茁壮成长,从而形成一个全面、均衡、充满活力的新质生产力体系。
习总书记强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场激烈的“竞速跑”,也是一场持久的“马拉松”。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要抢抓机遇,久久为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