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和田野味的童年。
小时候住在山东农村。80年代末90年代初,家家普遍比较穷,村里的房子几乎都是土坯房,房顶挂上瓦。有的人家房顶瓦都没有,只是土坯加茅草。村子的胡同基本都是土路,被人们的脚步和拉粮食的车轮压得结实发亮。
出门不会上锁,只把锁挂在门上,来人自然知道这家主人不在家,等估么着主人回家了再来。
孩子们放学就在村子里小路上、田边成群的嬉戏玩耍,丝毫不用像现在一样担心丢了或者被拐跑。大人砍回来堆在屋后的树枝树干,是孩童们天然的游乐场。想象力可以把它布置成任何一种场景:自己的房间,学校,厨房,客厅…然后开心的cosplay(俗称过家家)。
农忙时节场院堆满麦垛,有时候路上也铺满要晒干脱粒的小麦。孩子们假期或放学后常常要帮家里干点农活。
春天,柳枝吐绿,草发嫩芽。跟小伙伴们一起去拔一种草,剥开层层的嫩皮可以吃到软软甜甜的白心。
夏天一到傍晚,我们见面会结伴抓蝉蛹。
夏天会跟小伙伴去小河里抓泥鳅,河水很干净,两岸的树倒影在水里,河水跟翡翠一样绿;冬天放学,沿着回家的小路有一条小河,我们会在河面上溜着冰,边玩边往回走。春天会跟一大群小伙伴跑去场院放风筝,常常跑的满身大汗。
现在的家乡富起来了,几乎家家两层小楼,路都变成了柏油马路,下雨时不在泥泞。一到过年村里会堵车。但是河水都干涸了,场院变成了水泥厂;小一点的孩子们不会独自在外面玩耍,一定会有大人陪着;周末大一点的孩子们也都去补课了。偶尔会想起小时候的家乡,真是满满田野和土地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