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10月4日,星期六,国庆假期的第四天,也是我每周写作复盘的时间。早上醒得比较早,先学习了一节何刚老师讲的投资分析课程,这一讲主要分析了房地产行业。听完后,对当前的房地产行情有了一些初步了解,但认识还很浅。如果想更深入理解,还需要学习更多相关知识。
说到深入学习,不得不提目前的学习状态。以写作为例,现在每天写完一篇文章后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仿佛日更就是当天最大的任务。其实,每天完成日更后还有很多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但这些时间的利用率明显很低。
从另一个角度看,写作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升。虽然每次写作都是以当天的听书内容为主线,但回头看那些文章时,常常觉得意犹未尽,有些理解也不够清晰。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有些知识点还很陌生。比如本周写的《从〈最早的中国〉看二里头文明》这篇文章,对二里头文明的了解并不多,写出来的内容只是听了《最早的中国》这本书后的思考。如果没有深入了解,文章很难有深度。
对《解放父母,解放孩子》的相关思考也有类似的问题。对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自己做得并不好,书中提到的那些缺乏耐心的例子,自己也经常遇到。让知识贯穿现实生活,活学活用才是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最初选择学习成长的原因。
可是现在来看,虽然日更没有中断,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习惯性的行为仍然主导着意识,这让理性思考后的智慧在实际中显得无力。就像在《从〈复盘网飞〉中看成功的真相》一文中讲的,很多时候的想法换一个场景后就不那么明显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习以为常的习惯。只有当一个人在从浴室擦干头发后,仍然把那些想法付诸行动,想法才算真正落地。
当然,一些想法的落地并不一定意味着成功。但是,如果没有具体行动,很可能就与成功无缘。就像现在这样,国庆长假,有的人利用时间去旅游玩耍,有的人则用这些时间为自己充电,为下一个突破蓄积力量。
对自己来说,每日写作和每周复盘,目的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可是,就在刚才,一种疲惫感袭来,让我产生了倦怠,也让我对现在做的事情产生了一些疑问。每天坚持阅读和写作真的有意义吗?当这个念头冒出来时,会有一种不知道如何解释的尴尬。
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是觉得继续坚持有些难度,另一方面是假期带来的松弛感,两者叠加,让自己有些迷茫。记得有本书说过:“当你迷茫的时候,也是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其实,每天都会有类似的念头:是继续坚持,还是换一种方式去做事。每种选择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坚持下去,就是像以前一样每日一更;换一种方式,说得好听是改变做事模式,说得难听就是放弃。
放弃很容易,坚持却很难。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我还是觉得坚持是对自己人生负责。写作过程中,很多时候确实很枯燥,这种枯燥其实是一个人独处和思考的过程。能耐得住寂寞的人,往往也善于独处和思考。
虽然这样说,但在具体场景中,现实生活里的问题也需要处理。当写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纠缠在一起时,就需要妥善应对。如果处理不好,写作可能变成障碍,生活也会变得混乱。为了让生活和写作更好地平衡融合,需要我们有智慧地处理那些可能导致失衡的情况。
以现在为例,虽然是休息时间,但每天的事情都很多。坐下来写文章时,总会有一些事情干扰,这些干扰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面对这些干扰,仍然能把每周写作复盘写完,本身就是一种坚持。虽然有些仓促,但也写下了一些思考,这让我暂时摆脱了俗世的干扰,进入一种创作状态。这种状态让我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也会支持我继续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