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Alieen的鼓励下,我把自己看完《终身成长》这本书应用在育儿方面记录了一个故事。
【前天晚上孩子做完一张数学卷子,让我给批改,我说你为什么不自己批改呢?她就拿着老师给的答案在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她不停地在涂涂改改,改完后再自己打上勾,我没去阻止她。】
固定型思维:老师让家长改卷子那我就改吧。孩子的这种做法不诚实。要立马阻止这种行为。
成长型思维:让孩子在我面前自己改卷子,能发现更多问题,还锻炼她的能力。孩子想让自己看起来优秀其实是一种固定型思维的表现。通过观察把这个事情记下来,可以通过事后讨论,来帮助彼此认识到真实地展示自己比表现优秀更重要。
【她批改完后让我签字,我看了一下涂改的痕迹,我就问她“你明明有错题,为什么改过来后打勾呢?”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就又问“你知道这些涂改掉的题为什么做错了么?”她说“我知道啊!”
我看到最后一道应用题是整个都改了的,我就问她“这道题怎么啦?”“我和老师答案是一样的,但过程完全不同。”我就接着问她“为什么过程不同,答案却一样呢?”“我觉得我那个也是对的,但老师这个看起来正常点。”“那你是什么思路呢?”孩子说不出来。“那老师是什么思路?”孩子表达完整。我看着涂改的痕迹帮助孩子回顾了她的思路。孩子有点恍然大悟,原来我是这么想的。“那你觉得你的做法需要改成老师这样么?”“其实不改也是对的”孩子说。】
固定型思维模式:这个时候可以批评孩子不诚实行为了。要不孩子会默认为我同意她这么做。孩子的错题要订正。她和老师做出来的答案一样,但老师是标准答案,还是改成和老师一样的吧。
成长型思维模式:不给孩子贴标签,也不肯定她的行为,可以先点她一下,这些我都看见了。错题是真错了还是咱们只是思路不一样?帮助孩子认可自己。并看见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信奉权威、不自信、不追究真实原因等这些固定型思维模式。
【我把字签上,然后让孩子收起来,我说最后咱们简单聊一下。“这次改试卷你学到了什么?你有没有犯错,从错误中学到了什么?你尝试做什么事了吗?”“妈妈,我原来以为老师是唯一的答案。”“嗯,非常棒哦!咱们什么事都可能会有很多解法对吗?还有么?”“妈妈,把最后一题你画个半叉吧,因为我照老师的抄的。”“嗯,全对不是咱们唯一的目标,对吗?”“嗯。”此事完结】
固定型思维:一定要好好和孩子聊一下,列出一二三点,你存在哪些错误,你需要改进。
成长型思维: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查找可以改进的地方,可以总结或者帮助孩子表达清楚,但不能直接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孩子如果没说全怎么办?我是反思自己是否就是存在这些问题,其实这些固定型思维也不影响她今后会变成成长型思维,需要今后长期注重培养,而不是通过这一次的指责和批评和总结就能变好的。
【睡觉前,我们又回顾了一下事件,孩子说以后要搞清楚自己的做题思路,并且坚持自己的意见。】
固定型思维:这件事已经结束了,避免引起双方不快,不能再谈了。
成长型思维:通过这次沟通,其实让自己看起来优秀都是源自不够自信。不够自信容易改变自己的主见,不能为自己发声,而另一方面会隐藏自己,不让别人看到真实的自己。这样会让路越走越走入茬路。那么有必要告诉孩子么?没有必要,因为她听不懂,还会因为我的指出更加隐藏自己,那么就把这个问题放在我的心里,时时观察和体会,在实际生活状态下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