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读书,想起之前看的一本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里面的主人公成功在100天读33本书位,到后面坚持每天读一本书,读书彻底地改变了他,让他由一个差点被解雇的小职员变成了公司里的顶梁柱。
那是我去年10月份第一次读那本书,都说读书能够改变命运,我也尝试着去做。读了一些书之后,发现坚持读书太困难了,不仅难坚持,而且根本就没有找到读书的兴趣,怎么谈得上质变产生质变,改变自己呢?但是我依然在尝试。
我读书喜欢深究,像记笔记一样写得密密麻麻的,所以读一本书的时间,对于我来说很长,也因为自己读书有很大强迫症,从开始读到结束,这个过程中人很累,所以读书往往容易中途放弃。
在看到有些人读书速度非常快之后,我也尝试着读书之前计时。把神经绷紧,全神贯注的读书,后来发现这一招不适合我,因为我只求数量,没求质量。半个小时过去了,虽然看了几大章节,脑子里能记住的不超过十个字。
接着读致用类书籍的时候,我借鉴别人的方法,把章节大概浏览一下,找到能够对我有用的章节,然后翻到具体的页面,仔细阅读,它是否能解决我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快速跳过;如果能解决,将速度放缓,联合实际,在脑子里模拟解决问题的场景,如果觉得可行,将此种方法写下并运用起来。
现在读书,往往是一边读一边思考,碰到经典类的书籍,便是一段话读几遍。仔细去研究作者表达的内涵是什么,为何要这样写,如果是自己写这样一段文字,差距是在哪里?……多思考,并且要深度思考。之后,自己会选择将这一段话录下来,听完录音后再去看文字,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也会找到一度忽略的问题,也就有了新的感悟。
好的经典类书籍适合一读再读,并且最好把这本书读透彻,说起来读三、四遍都不够,最起码要读十遍。反复读,仔细读,从不同角度读。
那么把一本书读十遍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十代表不仅仅是数字,它更多是指每读完这本书之后,有新的深刻的感悟,能够触类旁通,别人对书中的提问你能够对答如流,有生活中的哪一件事情你能想到书中的哪一个观点……
之前看过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把资治通鉴读了很多遍,不管别人怎么抽背他,他能都能将里面某一页的内容对答如流,并且有自己的观点,举一而反三。所以可见这个人,真的是下功夫苦读了。
把一本书读十遍,其实就是把这本书中的精华全部挑选出来,甚至有时候,哪怕是零星的一个点,只要对自己有用处,也要吸收起来。就像豆子可以制成豆腐、豆皮等,再到最后出来的的豆腐渣,这其实就是榨干了豆子所有价值,连渣子也不放过。
这本书的精华,可能是下本书的一点小碎末,把一本书读十遍,并不是说仅仅只读一本。如果世界上有这样一本书,能够将全部道理都讲通,那也可能只是泛泛之谈,谈不上具体和深刻。所以千万不要想着自己把一本书读十遍之后,便能无所不知。
把一本书读十遍,胜过囫囵吞枣把十本书读一遍。
读过之后,需要输出,输出是为了检验自己读完一本书的成果,这个过程必须有的。只输入不输出,印象不深刻;只输出不输入,总有词穷的时候。都说教是更好地学,写一篇文章,或者跟别人分享读书的收获,都是很不错的方法。
〔 写作特训班-010-水沐 〕第9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