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已经有两天了,一直想写点儿什么,可是拿起手机,却又放下,就这样一直到了今天,才正式动手写一写自己的所思所悟。
13天,每天早晨5:20起床,简单洗漱,坐在院子里读书,等待着6:30群里的视频分享,每次都是将近一个半小时的分享。自己作为一个小白,聆听各位大师的侃侃而谈,倾听别人的教学经验,在同伴的经验中成长。
《致教师》这本书是以将近五十封书信的形式呈现出来,每一篇都很贴近教师的生活,因为自己教学也才仅仅两年的时间,所以思考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深刻,只是浮于表面。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值得我反复去研读,在不同的时期,对这本书的感悟也就不同。
一、教师职业的四种境界
朱老师说,教师职业大约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成为学校骄傲的老师和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对我来说,这太大了,对于我这个新老师来说,我首先想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其次做一个让自己心安的老师。那怎样就可以做一个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呢?也许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首先,通过阅读,通过专业阅读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其次是上好每一节课,努力做到让孩子喜欢课堂,喜欢上课,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其实,学高为师并不是要求教师样样都要比学生强,而是作为一个老师,我们要用心,用心去写每一个教案,用心去教每一门课,用心去布置每一道习题。也许自己不可能成为全知全能者,但是自身要有着求知的热情与能力。身正为范,就是要对自己要求高一点。教师的言行,就是学生活生生的教科书,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
二、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
对幸福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也许是自己原先没有的物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那这也是一种幸福。经历之后的满足,这也是一种幸福。和孩子一起践行新教育,这也是一种幸福。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我把它比做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当人不用为衣食起居着想,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并且也不需要为安全而担忧。这是幸福的来源之一。二是人与人的关系。我把他比做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当人的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有了安全的保障,那么他就会有交往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是幸福感的重要源泉。三是人与自己的关系。当人的一切都得到满足时,那么她就开始追求更高的境界,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并因此而幸福。把文中一句话献给自己:一切繁杂,我们都让它归于平静;一切匆忙,我们都让它归于安宁。静静地做着一份让自己沉醉的教育工作,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幸福。
三、三专
专业阅读。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他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通过阅读,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让自己教学更顺利,成长更迅速。所以学习前人与他人的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基本条件。其次,身教重于言传,一个不爱阅读的教师很难培养出爱阅读的学生。所以,教师必须在阅读上成为学生的榜样。一个教师,不仅要有关于学科的知识,也要有关于心理学及教育学的条件性知识,还要有实践性的知识,这是教师上课所积累的经验。最后,也要有文化知识,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教师是否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这些看来,我欠缺的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更应该踏下心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
专业写作。其实这一点,并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对自己教育生活的总结、归纳、剖析、反思和提升。将自己教学上的成功与失败进行梳理与总结,这样我们才能从中摸索出规律,也会从中汲取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朱老师以前成立的保险公司,不就是在督促教师要重视专业写作吗?
专业发展共同体。读完这个以后,我就感觉,我们这十个人,就是一个共同体,每天早晨我们一起读书,一起分享,思想上的碰撞与共鸣,我们彼此鼓励,取长补短。朱老师常说,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希望我们结伴而行,在新教育的道路上走的越来越远。
四、心态
看完这本书,对我触动很大就是“心态”二字。安老师说,要用一个平和的心态来看待问题。所以我就在反思自己,自己太浮躁,脾气也太急躁,这也许会在无意中对别人造成伤害。另外,不要抱怨,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领导和同事对你印象不好,既然你决定做,就有责任和义务。
我很喜欢李老师说的一个词,“沉淀”,我觉得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沉淀,放平心态,坚持阅读,坚持写作,努力把读过的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不只是读过,要和读过的每本书发生一种化学反应。
不要太看中结果,只要自己不断努力,就会一幕比一幕更精彩,到谢幕的那天,即使没有雷鸣般的掌声,也会心安无悔。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在平凡中感受工作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