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风聚气归同睦
文 / 邹金龙
青山隐隐,汀水迢迢。芳泽萋萋,驿路长长。
深山老林之中,有个叫同睦坑的千年古村,因藏风聚气,地灵人杰,村中风水杰作甚多,被誉为“汀州风水堪舆的代表作”。
武夷衍脉,必有其根,同睦钟声, 必有其源。山峦叠叠处,小村仍然保留着初始的村容村貌,随着古城长汀“一江两岸”的开发及丁屋岭传统古村落的完美保护,藏在深山中的千年桐木村也风生水起,逐渐为世人所注目。
车近村口,一座轩昂的古寨门楼扑面而来,门楼正中“同睦”两字赫然在目,从整体上看,门楼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其实,客家人普遍相信风水,相信阴阳五行八卦之说,认为门楼作为一村出入之口,如人之嘴巴,是一村人的气口,活门,而气走平地,门一打开气便随形而来,所有的造化之美也都吸收进来。
怀着虔诚的心站在山楼揽胜,大有“江山衍脉三千里,大唐开基一千年”的气势。这似乎也在告诉我们这个村子的历史渊源:同睦古村是一个钟氏的聚居地,也是闽越钟氏的发源地。据宗谱记载,钟氏太祖钟全慕因唐朝末年战乱,随闽王王审知从浙江辗转入闽,后任汀州刺史。
遥想当年,钟全慕饱受战乱和颠沛流离之苦,入闽后,欲在汀州寻觅新的家园,在纵横百里的土地上,他一眼就看到了背山依水,交通方便,景色优美,宜居宜住的这块土地,不禁心头一喜,眼睛一亮:就是这儿了!于是,堪舆选址,筑舍定居。及至其孙钟翱时,村庄加以规划,布局讲究风水,几经筹划,村落渐成,状似长船,乃至代代繁衍生息,竟至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出现诸如“一家两刺史”,“一门三进士”“一村三豪杰”等引以为傲的杰出人才。
登斯楼也,豪情满怀,同来的德昌兄大赞曰:此处甚好,乃风水宝地也!而居于斯长于斯的同睦村人也普遍认为,桐木可以招来凤凰,带来吉祥,是祥瑞的象征,于是就给村庄取名为桐木村,后来又取名同睦村,体现一种与时俱进的和谐共生理念。
站在村前的展睦堂观望,村庄由黄墙灰瓦与青砖断垣的众多房舍交织构成,在初夏骄阳里安之若素,静默如初,似乎时代的巨变从来不曾涉足于此。抬望,后龙山青黛如眉,起伏延绵,五峰盘踞,活像五只下山的猛虎,而五峰脚下又各建有一座祖屋祠堂,这是同睦村延续了龙脉形势,吸取万物精华,顺应风向水流,把自然风水与人文风水完美组合起来的佳作。看到这样的山,我们都会由衷地感叹其先人择栖这块风水宝地的眼光。
展睦堂,昔时也叫墨砚祠,俗语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命运由天定,但古人为改变命运,大都讲究“风水”,希望通过风水环境来影响运数改变命程,因而便有了“做风水”之说。村人说,先祖为了给后人做下好风水,就在祠堂前坪右侧挖两口清池,曰墨池、砚台;再引甘泉而来,曰墨水不断;又在祠堂对山人工垒筑了个山峰,与已有二峰组成了三起三伏的笔架山。远有笔架,近有墨池,而笔筒、书籍、纸张跃然如画,这是造风水造出的三案文峰。传说在此饱读诗书的学生来年科举应试,多能榜上有名。
踩着村道仄仄而行,我们来到三将公王庙,其实这是一排与众不同的庙宇,分别供奉着土地神、观音菩萨、三将公王神尊、文韬关公,三将公王是当年追随汀州刺史钟全慕驰骋沙场为国战死的陈、云、傅三位将军,如今也成了钟姓宗族的家神,据说,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一日都要举行庆典活动来纪念他们。而义薄云天的关公塑像却不是手握大刀而是手执书卷的文关公,这也体现了同睦村人崇尚读书的风气。当然,这排庙宇除了祭拜神灵,从风水上说,还有阻隔煞气的作用。庙前的池塘芳草连天,对岸是一座快要坍塌的百年老屋,像是劫后残存的圆明园大水法遗址,这也似乎在昭示着我们,是应该好好的保护这一座千年古村了。
细看,这个村落的格局就像一部唐代易经风水学的教科书。一条龙脉隐着五虎下山,一条九曲小溪收敛阴阳煞气,九口古井藏着高深莫测的玄学,九子分枝九脉朝宗的传说验证着枝繁叶茂叶落归根的谶语,十八座石板桥透着道法自然的玄机,三十六口水塘讲究顺势而为天人共融的至善境界……一连串的数字背后似乎都交合着天地之气,吻合着万物生长的根本。
脚下的村道昔时叫做官道,也叫驿路,它连通了长汀、武平、上杭三界,是三县交通的枢纽,由此带来的经济繁华如今依然可见,弯弯的九转小溪流水淙淙。沿着驿路,各种的石板桥随处可见,青砖土瓦的老屋在绿草茵茵中隐隐约约,古桥、古街、古宅、古树、古池、古井、古庙、古墓、古碑、古驿道与绿水、青山、黄墙、灰瓦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画卷。
村中风水杰作比比皆是。每一处公祠堂屋,布局颇为讲究,细看下去,便觉得众妙之门,玄之又玄。按村里人说,门墙之类,多为异形。而庭中挖水池,则显得与众不同,因为按常理,庭中挖池似乎是一种禁忌,但村中高人却随机而变:有的为阻煞,有的为朝山,有的为取形,因为五虎下山带来龙脉之时,也带来无限煞气,而水无疑是消煞的最好办法。村里诸多故事都逐水而生,亦随波而去。
村人说,整个村落呈长条形布局,状似船形,以合“塘之蓄水,足以阴地脉,养真气”的风水义理。而最早给村庄择址布局的就是钟翱公。有船必有水,而同睦村缺的也就是水,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在村中按阴阳太极布局了S形九曲小溪,又按八卦变化设计了三十六口水塘,还在村前村后挖了九口水井。水塘能让船浮起来,而水又容易把财带向远方,因此,风水先生又想到个办法,在村里挖井,井上插篙,称之为竹篙井,这样就能自由地栓住同睦村这条“大船”。而小溪上面的木桥全部用石板桥来替代,这也是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这样用土石来掩水,水就不会流失太多。有了水,桐木坑这只大船就有了远航全球的凭靠。事实也证明,其后代九子中,除了一子安土重迁、恋土守家外,其余八子都志在四方,闯疆拓土,各自远航,落户八方,子孙更是遍布海内外。
走走停停,我们转到了理政公祠。这是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公祠,因后山势作虎形,而屋居虎头,便有虎卧岗头之意。当然,这里的故事太多,我只感到一股非阴非阳之气在涌动,人住的环境,应该是有气的。有气,才能有活力。人活一口气,其实是不够的,最少要两口气,就像围棋一样:一口叫文化,一口叫经济。生活除了发展经济还得发展文化,没有文化,只能是没有质量的生存。有这两口气,才当得了“富、贵”。
出门,山墙外,有几株藤萝爬满了残垣断壁,荒草埋没了偌大的房子,谁能想到这是从前的官厅?在初夏的艳阳下,它与老屋的寂静相映出另一种宁静。曾经,这里是多么显赫的官厅和客栈,如今,物是人非,实在令人唏嘘叹息。
村后,官道岔道口立着一块石碑,据说是下马碑,即来往官员到此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可见此庄人物身份的显赫及能量之巨大。碑上字迹因年代久远,碑文风化模糊难辨,我们往碑文上倒了瓶矿泉水,字迹便隐隐的现了出来。
同睦村中,有许多的阴宅,都是风水宝地,也是极有意思的。别处的坟地,总让人有点怕,但这里的祖山似乎好些,这恐怕与人多气旺阳气盛有关吧。《易经》说“一阴一阳谓之道”,气为万物本源,有气,世界才能从无到有,阴阳一体两面,彼此互藏,相感替换,世界才能生生不息。
风水,总是与绿色生态联系着。村后丁坑窝这地方,似乎又成了同睦村的世外桃源,那些长得很不错的老树年代有些久远。坑窝里有九棵马尾松,是访客必看的,苍劲中似乎在伏拜又像是在迎接访客。
来到钟翱墓园,其宏大气势似乎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五百多平方米的墓地占了半壁山坑,尤其墓前的一对石狮子和五米高的石桅杆显得与众不同。墓园左边是一棵树干庞大的桐树,满树洁白,花瓣铺满小径,微风拂过,桐花飘飘扬扬撒落下来像下了一场花瓣雨。
站在墓碑前往外看,始知何谓风水?墓穴背靠龙山,山脉从很远的武夷山脉蜿蜒而来,这也就是风水中所谓的来龙。来龙将至到头处再隆起山峰,穴前有案山,左山环抱,右山环绕,即峰左伸出青龙山,峰右回抱白虎山,这也就是风水中所说的“背靠玄武,左出青龙,右藏白虎、近有案山,远有朝山”。在村里高人的点拨下,我们还知道了诸如“案山低,朝山高,案山与眉齐”等堪舆四势真义。回看理政墓,左来风右来水,有依、有靠、有辅、有弼,是为宝地。其坟穴藏风聚气而福荫后人,外洋宽阔又能容万马,难怪乎其后代能鹏程万里、福禄延绵!原来如此也!
一路走下来,感觉四面青山排挞而来,一溪绿水蜿蜒而去,有芳泽青草,有大树如盖,有鸟鸣啾啾,有老牛啃草,却听不到鸡鸣狗叫,也少见村民劳作。这与千年前在此结庐,与万物为邻的钟家祖孙说过的“此地甚好”似乎迥然不同。
如今,城市在茫然中膨胀,农村在孤独中消亡。最关键的问题是,现存的60万个村庄,依然在以每年消亡7000个村庄的速度快速消亡,那么谁会是剩下的幸存者?谁的乡愁还有寄托?
一个村庄的兴起靠的是气场,有气,村庄才得活,气少了,村庄也就湮没了。当前,振兴乡村不可能大水漫灌,雨露均沾,而是有选择地保护和打造“特色村庄”。那么目前的同睦村该如何保护如何打造呢?
安得此身有魂魄,与君同睦醉烟霞。
同睦,是灵魂值得安放的地方,此地甚好!因为她有太多值得我们看的东西和重拾我们记忆的乡愁。
归来兮,藏风聚气归同睦。归来兮,风生水起同睦村。归来兮,让藏风纳水的同睦吉地,乘乡村振兴的东风,借以旧建旧的体势,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