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年谱(174)】1939年,毛泽东46岁。
1939年3月15日,毛泽东在杨家岭住处会见印度援华医疗队的爱德华、卓克华、柯棣华、巴苏华、木克华五位大夫。
毛泽东首先代表中国人民感谢印度国民大会和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所给予的同情和支持;并回顾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印传统友谊,指出这种友谊在目前团结反帝的斗争中达到了新的高峰,医疗队来到中国,就传布了人民团结反帝的精神。
在谈到甘地时,毛泽东表示他不赞成甘地的“非暴力抵抗”思想,并以中国历史为例,强调以革命暴力反对反革命暴力的必要性。谈话后,宾主共进午餐。进餐时,毛泽东说:
我们吃的是小米,拿的是步枪,却满怀信心要战胜日本强大的武装。
5月24日,毛泽东致信印度国民大会领袖尼赫鲁,感谢印度人民和印度国民大会给予的医疗和物质援助,并告知印度医疗队已经在此开始工作,受到八路军全体指战员非常热烈的欢迎。7月11日,尼赫鲁复信毛泽东,说他可能在今年八月或九月来中国作短期勾留,届时希望能和毛泽东见面。
8月27日,毛泽东致电已到重庆对中国进行访问的尼赫鲁,邀请他到延安访问,并感谢印度国民大会派遣的援华医疗队对八路军的援助。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尼赫鲁于9月5日提前回国,未能到延安访问。他9月2日曾复电毛泽东,对不能访问延安表示遗憾,并向毛泽东和英勇的八路军致敬。
甘地劝中国人用“非暴力不合作主义”对抗日本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被人们尊称“圣雄甘地”。
甘地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家庭,父亲是当地土邦首相。甘地19岁时远赴英国学习法律。1893年,甘地来到英国统治下的南非,领导南非印度人争取权利。他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相结合,并吸收了梭伦、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论。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很快成为国大党的实际领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开始为印度的独立而奔波。"二战"后,印度分裂为印度与巴基斯坦两个国家。面对两国的冲突,对双方都有重要影响的甘地多次以绝食来感化他们,呼吁团结。1948年1月30日,甘地遭到印度教顽固教徒刺杀。
在抗日战争期间,戴季陶、蒋介石为了争取印度的支持,说服印度同英国合作一起抗日,先后去印度访问甘地。 然而他们都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因为甘地建议中国人也用非暴力不抵抗主义对待日本人:
你们中国为什么要用战争抵抗呢?从非暴力主义者的立场来看,我必须说,以一个拥有四亿人口的中国,来对付一个开化了的日本,还是不得不以日本人的同样手段来抵抗日本侵略,我以为这是不适当的。假如中国人有我这样的非暴力信念,就不需要和日本人一样的最新毁灭手段。中国人可以告诉日本人,‘带着你们的毁灭手段来吧,我们以两亿人给你,可是剩下的两亿人我们是不会屈服的。’假如中国人真的这样做了,日本人就会变成中国人的奴隶。
蒋介石对他的评价是:
彼受英人统治之苦痛而演成今曰铁石心肠,无论任何革命热忱,亦不能转移其忍心之毫末。余对其观念之综论,彼惟知爱印度有印度,而不知有世界及其他之人类也,可谓忍心极矣。此乃印度哲学与传统精神所造成,只知忍痛而毫无热忱,实非革命首领之特性。余乃断言印度革命之不易成功也。
柯棣华父子
以上几位医生,人们最熟悉的当属柯棣华。
柯棣华(1910年10月10日—1942年12月9日),印度人,著名医生,出生于英属印度,1938年随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协助抗日,先后在延安和华北抗日根据地服务,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位院长。1942年12月9日凌晨,柯棣华因癫痫病发作在河北唐县逝世,享年32岁。毛主席亲笔挽词:
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1941年,柯棣华和卫生学校的教员郭庆兰结婚,婚后生有一子,聂荣臻司令给起名为柯印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柯印华先在延安上幼儿园,然后八一学校、101中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
遗憾的是,1967年6月1日,柯印华在四医大附属医院,因医护人员失职,静脉注射发霉葡萄糖,在血液中造成恶性循环,不治身亡,年仅25岁。
尼赫鲁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Jawaharlal Nehru,1889年11月14日-1964年5月26日),出生于安拉阿巴德市。1905年,尼赫鲁就读于英国哈罗公学,两年后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三年后获自然科学荣誉学位。1912年获律师资格,1920年参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8年与鲍斯共同建立全印独立同盟,1929年当选为国大党主席。
1946年9月任印度临时政府副总理,1947年8月15日任印度总理。尼赫鲁一直致力于争取印度的民族独立,曾与周恩来总理一起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中印关系的基础。尼赫鲁还是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的倡导者之一。
1939年8月,尼赫鲁访问重庆、成都,受到国共两党热烈欢迎。因为二战爆发,尼赫鲁没有来得及访问延安。但在15年后的1954年10月19日,尼赫鲁以印度总理兼外交部长的身份,与女儿英迪拉·甘地夫人一起访问中国,毛泽东给予高规格的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