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什么问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二是解决问题的用户是谁
1.1 找出问题是什么
现实中问题大致可以归类为:存在已经被很好的解决,存在未被很好的解决,存在未被解决,存在尚未发现。问题转化为需求后对应的就是产品功能,这是产品需求的源头,来源大致可以归类为:生活场景、用户、老板、竞争对手
* 生活场景:一般来自于对生活场景的不断思考和剖析,往往诞生在灵光一闪的瞬间,但其价值却往往也是最高的。
* 用户:一般来自用户调研,这里的坑就是用户怎么说,就怎么做。
典型的案例是福特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先生跑去问客户需要什么更好的交通工具,几乎所有人的回答是”要一匹拍更快的马“,最后福特制造出了汽车去满足客户。如果直接按照用户怎么说,就怎么做可能就不会有福特这个品牌了。
* 老板:已经不是问题,更多是需求,同时也是目前大多数的产品经理的需求直接来源,需要警醒的是问题是否已经经过二次消化的转换。
* 竞争对手:在这里眼睛所见基本已经是直接的产品功能,需要做的是通过产品功能反向的去推导还原出问题,避免沦为抄抄抄。
当找到一堆问题时候,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决定解决哪些问题。有两个基本原则,解决那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即适用范围广;解决那些用户愿意花价钱买单的问题,即用户有多痛。
举个例子,摄影师存在学习、交流、分享、照片存储、接客片、器材交易、个人IP建设的问题需要解决,我们选择哪些去解决?这个时候就需要开始去细化的定义用户是谁/谁会有这些问题
1.2 用户是谁/谁会有这些问题
解决什么问题的另外一个维度是用户,谁会存在这些问题。广义上的用户可以是一类人,狭义上的用户可以是某一个人,产品的迭代发展总是从一个人到一类人,一类人到另一类人的增长过程。而产品的初期如何清晰的定义出种子用户,增长时期如何将用户进行分群精细管理运营,是衡量产品是否懂用户基础。
1.2.1 横向的切片:单边还是多边
单边,指产品服务单一的一种群体,有点类似单机版游戏环境的意思。用户的切片相对来说简单,获取用户的切入点也较容易,例如:自营类的电商,用户就只存在买家。
多边,典型的有双边买家和卖家,车主和乘客;三边的外卖平台,店家、客户、外卖员;四边,五边......
可以说产品的用户每多一边,对应产品架构的复杂程度就将成几何倍数上升,这就好比在滑轮组中不断的增加滑轮,只要有任一一个滑轮出现了故障,整个滑轮组都将无法转动
1.2.2 纵向的分层:新手、初级、高级、专家
纵向的用户分层更多是在某一个单边的用户里进行垂直的细分,然后决定先服务哪部分用户,后服务哪部分用户,同时制定用户的成长路径。纵向的用户分层方法不同的产品都存在不同,这里举三个简单的例子
* 按用户能力程度划分,社区类产品:产品助理,产品经理,资深产品经理,产品总监,产品VP
* 按用户年龄划分,学习型产品: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职场再教育
* 按用户付费能力/意愿划分:普通用户、付费用户
再次回到摄影师存在学习、交流、分享、照片存储、接客片、器材交易、个人IP建设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个案例。
按照横向的用户切片,可以划分出:摄影师、客户、器材商。
假设产品只服务与摄影师,按照纵向的用户分层来组合细分不同的摄影师所存在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 摄影爱好者:学习、少量照片存储
* 初级摄影师:晒、学习、少量照片存储、~~器材交易~~
* 摄影发烧友:交流、分享、~~接客片~~、~~器材交易~~、大量照片存储
* 摄影老法师:分享、大量照片存储、~~器材交易~~、~~个人IP建设~~
最终排除带删除线的所需多边用户才能解决的问题,结合适用范围广和用户有多痛的基本原则,最终可选解决问题的就可以初步框定在照片存储的点上了
1.3 现有解决方案
现有的解决方案相当于一次市场分析和竞品的分析,已有的解决方案有哪些,是否已经很好的满足用户,用以来判断是否要入场
1.3.1 是否已经满足用户
还是以上述的案例做代入,初步框定的摄影师照片存储问题,然后把照片存储的需求压缩为一条完整路径分析用户存在的需求点,对比现有解决方案分别主要已经满足了哪些
* 光盘:无损存储。
* 电脑:无损存储、存储空间大、传输速度快、能快速找到想找的照片。
* 移动硬盘:无损存储、存储空间大、能快速找到想找的照片。
* 手机:无损存储、随时随地、能快速找到想找的照片、分享。
* 云盘:部分无损存储、导出方便、能快速找到想找的照片、存储空间大、分享、冲印。
1.3.2 更多/更好的满足用户
更多:我比你多的加法原则,同样的云盘产品网易云相册和百度云盘,百度云盘只是提供存储,而会网易云相册不只提供存储,同时还支持对接照片冲印的第三方。另一个案例是“爱相机”在提供云盘存储的同时不只支持照片冲印,还满足了用户在照片导出时更方便的需求。
单反相机拍摄的照片都是存储在SD卡,中高端的相机支持WiFi直接连接导出到手机,但很多中低端的相机却是没有的。随即“爱相机”采用更多的方法是,提供一种支持WiFi连接手机导出功能的SD卡,解决需要拔出SD卡加电脑读取导出的不便。
一味使用加法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用户的边界被拉长、变多,例如:只是服务于摄影师的照片存储需求,却莫名增加了器材商和模特的用户群体。这样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过早的提前消费用户,而用户得不到满足而离开。
更好:这里的坑是容易陷入价格战。良好的方案更多是基于一个需求点的深挖而更好的服务于用户。
举个案例,还是照片存储,每个摄影师都会面临着海量的照片躺在电脑、手机,但是想找的时候总是找不到。电脑虽然自带支持文件名搜索,但是海量的照片不可能每一个都去重命名一遍。
如何更好帮助的用户进行照片管理?能看到的几个产品案例是:基于人脸识别自动归类:iPhone手机已经自带,GooglePhoto;基于时间自动归类:iPhone手机已自带;自定义文件名自动重名规则:Lightroom。
1.4 用户画像
基于解决什么问题,现有解决方案的推导,最终形成的就是一张用户画像
* 个人信息:分为两个维度,基础信息维度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以及用户行为习惯的信息。也可以单独分开处理,例如电商领域购物行为习惯的消费频次、周期、单价等。
* 计算机和互联网经验:用以判断对新鲜事物的接受意愿和能力。
* 用户故事:来自用户访谈的归纳总结,用以组合还原出真实的用户场景。
* 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是问题、需求、功能,但尽量保持用户直接的原话。
* 已有解决方案:这里其实就是竞品、潜在的竞品。
* 未被满足的需求:可以直接是用户的原话,也可以是归纳总结后的结果。
支撑用户画像来源的两个方法是:定性的用户访谈和定量的用户调研。所以用户画像也分为单个用户的画像和用户群的画像。
定性的用户访谈,省时省力、简单、需要专业人员,但缺少数据支撑和验证。可以是根据虚拟的用户画像寻找现实生活中相近的人去进行完成,实在没有也可以预先设定用户身份和情景告诉被访人之后再进行。
形式尽量采取当面访谈,现场可以采用录视频或录音的办法去尽可能还原真实的记录,访谈内容可以提前设计成为任务以及期望参数,方便快速进行访谈结果比对,访谈完毕后进行样本的汇总分析,提炼出新的一份用户画像,再次进行定量的用户调研验证,又或者重新继续定性的用户访谈。
16年的时候在做知识共享经济的产品「小得」进行了一次用户定性的访谈,在此简单还原一下过程原始用户访谈数据就不放上来了,以下是第一批用户访谈不同内容象限的提炼结果。
定量的用户调研:有充分的数据样本做验证,但工作量较大、成本较高,定量的用户调研主要是根据访谈的用户结果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进行验证。
问题的来源以定性的访谈中无法精确定位的问题为主,例如定性的用户访谈无法确定摄影师用户在进行照片存储时是否介意照片被压缩,那么就可以设计为一道是非的判断题。而问题的设计尽可能已是非题、选择题为主,完整回答完问题的时间5分钟左右适宜,题目总数15左右最为合适。如果总题目总数超过15可以将问卷设计为关联逻辑题型进行分流,减少用户回答不必要回答的题目。
问卷的工具:金数据,问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