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的意义

圣诞将至,你有什么打算?

有没有朋友约你出去玩,有没有准备礼物给家人朋友,有没有想好那天要怎么过?

反正我是什么都没有。我对一切约定俗成的东西都抱有怀疑。为什么节日就要聚会,就要送礼物?所以有了今天这篇文章,节日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来源于原始崇拜、祭祀、宗教信仰,但到了今天,变得更加讲究应酬性。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在节日里聚会游玩,都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 商家在节日营造出浓烈的氛围,提供了丰富的活动,不去玩好像有点可惜?

● 大家平时都各忙各的的,只有遇上节日或者其他特殊节点,才能说服自己,也说服别人抽时间来聚会?

● 节日里大家都是热热闹闹的,只有我自己一个人过,显得很凄凉?

以上三点都是原因,但核心原因应该是第二。那我又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需要聚会呢?

● 实用需求。维持人际关系,为了工作应酬,为了获得机遇等。

● 感情需求。人都是害怕孤独的,社交可以短暂填充这种孤独感;人都是向往快乐的,和朋友在一起更快乐;在繁忙的工作外,想在聚会中获得放松。

如果参与某个群体的聚会,又没有实际利益,又无法让人快乐,谁会去参加呢。或者说你对这次聚会的预期成本大于预期价值。许多旧群体就是因为这样慢慢解散的,比如同学会,大学社团。

当然,面临一样的选择时,性格外向者与内向者的做出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模型,叫“五因素模型”,又叫“大五人格模型”。是目前公认比较全面的人格分析模型。这个模型中,把人的性格用五个维度来区分,在“外向性”维度量表上,高得分者被认为是“外向”的,而低得分者则被认为“内向”。这里的“外向”和“内向”是有一定描述的,可以概括为获取精力的方向,如果你的精力获取方向是社交,那说明你的外向性属性更强,如果你精力获取方向是来自独处,进行社交是觉得消耗精力,那说明你的内向性属性更强。所以说内心型人格拒绝参加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按照这个模型去区分,那我的内向性属性其实更强,我喜欢聚会,但我更喜欢独处,独处能让我储备更多精力。所以在周末时,我经常会控制至少要有一天独处,否则下周工作会很累。而对于想要维系的感情,我认为和朋友有深入的谈话胜过频繁见面。基于这两点,我就变成了一个很少参加聚会的人,但我觉得很开心。

希望下次你怀疑聚会的意义时,也能反问下自己是否真的有必要花时间聚会,然后再做出选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通讯网络发达的如今,想要找到昔日的同学、小时候的的玩伴、共事几年的同事,只要你是有心,绝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这几...
    乐天的杂货铺阅读 4,571评论 0 7
  • 只管去写今天走到那第三篇,聚会,很多人都喜欢聚会,这个聚会有同事,同学,亲友聚会,社群等等聚会, 今天我来阐述一下...
    策划运营I周长胜阅读 3,290评论 0 3
  • 〔线下聚会〕是新学员快速学习喝风免费辟谷的最佳途径,因为可以面对面把自己不懂的问题一次性解决,比自己在网上摸索要直...
    河南人阅读 4,214评论 0 0
  • 昨晚一个电话打进来,是多年未联系的初中同学,说出来聚聚,我们今晚下水东喝茶。我当时一听聚会就兴奋,正准备出去,我一...
    隔壁村的教主阅读 4,338评论 1 3
  • 你眼里闪烁着的光芒 你嘴角微微勾起的弧度 都是模糊梦境中唯一存留下来的记忆
    原愿你唯好阅读 1,063评论 0 0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