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场上,运动健儿们奋勇拼搏,每一个夺金时刻背后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还有伤痛。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也可以说是一场必须承受伤痛的磨难史。
比如,冰壶这项运动,双方运动员之间没有对抗性的身体接触,有些人在比赛的时候,还戴着眼镜,看上去挺文静的。看过比赛的人会发现,这项运动,似乎只是技巧与智慧的比拼。
然而,冰壶运动,需要运动员保持固定的身体姿势,特别是在投壶的过程中,身体一定要稳。
再加上,日复一日的训练,数以万计次的投壶和扫冰动作,冰壶运动员由于相对固定的身体姿势和过度使用的身体相关部位,慢性劳损伤的可能性非常大,比如腰背部肌肉筋膜炎、肩袖损伤、关节炎。
冰壶运动员常见损伤
普通百姓可能想不到,冰壶的重量约合20公斤,冰壶投出去的目标距离约45米。
运动员投壶的时候,身体下蹲,跪着向前滑行。负责扫冰的运动员,在主将的指挥下,需要在电光石火的短暂时间内,用力扫冰,改变冰壶的滑行距离和行进曲度。长期训练后,伤痛就会袭来。
一定要珍“膝”
冰壶运动员,在投壶时需要反复进行蹬踏及关节屈伸活动,膝关节处于屈曲及外旋,关节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极度屈曲下蹲的时候,膝关节承受的负荷,大约是人体自身重量的7到8倍。
长期反复下蹲,就会引起关节软骨的磨损,引发关节炎。如果下蹲后,突然起身,可能会引起半月板的损伤。
“肩”韧不拔
冰壶运动中,另一个容易造成身体损伤的动作,是扫冰。
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肩关节的狭小空间内,会发生骨骼与肌肉及软组织之间的摩擦和撞击,容易产生肩袖损伤。
“腰”了命
此外,在冰壶运动中,需要保持腰部和腹部肌肉紧张,才能使身体以稍微前倾的姿势端正地滑行,每天做这类动作,腰部及背部肌肉的慢性劳损,几乎是难以避免的。
这就是冰壶运动参与者产生腰部和背部疼痛的根本原因。
根据《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研究表明,大约79%的冰壶运动参与者,曾经遭受过肌肉及骨骼相关疼痛,其中,膝关节、背部、肩部疼痛的比例,分别为54%、33%、20%。
冰壶运动在我国推广的时间不长,被认为是冷门的小众运动,但冰壶运动的相关损伤,则离我们很近。事实上,普通人在办公室工作,像极了日复一日训练的冰壶运动员们。
根据最新的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目前关节炎患病人群为8.5%,这意味着我国大约有1.2亿关节病人。
65岁以上者患病率甚至已达到50%。由此可见,我国关节炎现状不容乐观。
疼痛影响方方面面
1、造成行动不便
在初期时疼痛较轻微,但是当病情严重后,疼痛会不断加重,尤其是在劳累、气温下降后,疼痛更是十分明显。
当患者进行负重较大的动作时,疼痛也会加重,比如上下楼梯、下蹲的时候,疼痛将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
2、影响运动能力
关节疼痛造成的运动能力下降,进而引起体重增加甚至代谢异常等情况,会加重患者肥胖。
患者运动受限,心肺功能下降,进而引起一系列内科问题。同时,运动减少还会引起血糖代谢异常。
患者行动不便,需要家人的照顾,也会对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3、导致关节畸形
关节疾病发展到后期后,还可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畸形的后果,常见的就是膝内翻、O形腿。
并且由于疼痛,还可导致患者不自觉地保持屈曲状态,长久下去后,就会出现肌肉萎缩,以上种种情况都会对患者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关节病主要原因包括:
骨性关节炎、滑膜炎、髌骨软化、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等。
如何治疗
据研究报道,关节疼痛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是基础治疗,包括健康教育、运动治疗、物理治疗和行为辅助支持治疗。
物理治疗
通过激光、冲击波、电疗等物理因子治疗,可促进关节血液循环,加强关节周围的新陈代谢。从而缓解关节疼痛,促进关节软骨的恢复。
但到中晚期,关节退变严重,很难通过物理因素修复损伤的组织。只能通过物理因素来缓解疼痛,但这种作用的效果明显下降很多。
运动康复治疗
实际上锻炼并不是要你去跑步或打球等高强度的运动,关节炎的运动治疗就是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
增强肌力,保持关节的稳定性。以及促进关节的本体感觉,从而减轻疼痛,防止关节再次受伤。
控制体重与饮食
减肥,以减轻关节的负担。理想体重应在健康的体重指数范围内18.5-23.9,BMI=(体重÷身高²)。
药物治疗
关节疼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在疼痛来临时,我们可以使用药物缓解疼痛。
对于疼痛而言,无论是哪种治疗方法,我们都建议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来获取更好的临床效果。
提前预防
劳累、长期保持相同姿势、受凉都是导致关节疼痛的诱发因素。
因此,我们应该减少静态行为,不能一直坐着,每天要保持身体处于活跃的状态。
加强身体锻炼,针对关节疼痛高发的部位进行专门锻炼。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对寒冷、阴湿环境的适应性。
一旦出现长时间疼痛也要及时治疗,切忌拖延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