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个晚上,约5个小时读完了路遥的《人生》,又看了网上类似书评的内容,觉得和大家的感悟不一样,因此写出来留个纪念,希望受众有收获,欢迎探讨。
故事背景: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
核心人物:
高加林:出身贫苦、成绩优异,自尊心超强、不屑于农村的生活、敢于反抗现实追求自己理想的男1号。在自己生活不如意的情况下被巧珍追求,确定恋人关系;
刘巧珍:与高加林同村的大户人家姑娘、善良、大度、漂亮、敢爱敢恨、潇洒、不识字的女1号。从小喜欢高加林,在高不如意的时候,走进他的生活,勇敢表白,确定关系;
黄亚萍:父母都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的县城姑娘,高加林的高中同班同学、红颜知己,和高有很多共同话题、任性、大方、青睐高的女2号;
张克南:高和黄的高中同学,父母都是国家正式工作人员的县城男孩,一直喜欢黄,两家门当户对,彼此的父母关系也特好,高中毕业后正式成为黄男朋友的男2号;
故事简介:农村小子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在村里教书,被同村村支书的儿子顶替掉,生活进入黯淡期,巧珍在这个阶段勇敢表白,陪伴他度过灰暗的生活,又因高加林参军的叔叔调到县里当了局长,村里的村支书和县里的副局长马占胜(高叔叔的直接下属)为了巴结他,走后门给高在县城谋得一份记者的职业,高加林在县城如鱼得水,名噪一时,后被黄亚萍表白,面对着两难选择,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对大城市的渴望(黄一家准备去更大的省城定居),对农村生活的逃避,最终让他决定和黄在一起,他提出和巧珍分手后不久,巧珍嫁给了同村门当户对一直追求他的马栓。此时,张克南的母亲查出来了高加林入县城是走的后门,并将高举报,高被县里退回,又当回了农民。
《人生》的首页,路遥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也特别完美的诠释了本书的内涵。
高加林的命运可能是那个时代众多知识分子青年命运的一个缩影。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很容易让年轻人冲动走错路,书中,他失去了曾经得到的一切,从农村走出来,又回到了农村。高加林的选择只是二者择优,人往高处走,没有对错,只是作为一个年轻人他价值观的体现,如果真的有错,那只是错在他太着急了。他爱的本质上可能只是他自己。以他的才华,即使在农村之后随着改革开放,有的是他施展抱负的机会,他娶了巧珍未来也不会过的差,因为巧珍绝对是那个可以为他稳固大后方的贤妻良母,可惜心气太高,太着急导致了他悲剧的结局(可能只是短时间的,如果有后续的话,毕竟他才华横溢,黄土向来埋不住金子)。
再说说巧珍,书中的她,爱憎分明、敢爱敢恨,为了高加林,可以不顾全村人的眼神,给他洗衣服,为了他化妆,刷牙.....等高加林到县城后,她去看过他几次,但是都没见到,最后高提出分手,她没有哭也没有闹,平静地离开,回去嫁给了马栓,高再次落魄返乡时,巧珍的家人要去奚落报复,她求着阻止了,甚至还到处想办法让高继续当教师。这样的女人除了不识字外,各个方面都能说得过去,识大体、不任性、勤劳、美丽、上进,因为她父亲的落后观念导致她没有上学读书,因此她一直很羡慕那些读书人,如果高加林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女人,之后完全可以教会她识字查字典,我想她一定也会自学读很多书,和高也会有很多共同语言吧,未来肯定过不差。
整部作品,还让我想起一句话:在体制内工作的人,一定一定不要留把柄在任何人手里,否则你的生活从天堂到地狱(略有夸张)有时候就是别人弹指一挥的事情。毕竟,没有人能经得起放大镜的观察,尤其在这样一个网络如此发达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