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别忙。
如果你来我家看到地板上的污迹和沙发上凌乱的衣服,那是我一周没有洗衣服拖地了;如果你在一米开外闻到股酸味儿,那是我几天没洗澡了;如果你在凌晨两点看到我窗子里的灯还亮着,那是我正在加班或困得睡着没顾上关灯;如果你问今天几号星期几,我会不假思索就说出来,交任务迫在眉睫;如果你在微信上说话,我没有及时回复或压根儿就没回,那是真的顾不上或不愿来回反复。
我并不喜欢用这个“忙”字。汉字写出来总有一种象征意味,左边是心,右边是亡,心都死了人活什么劲儿?而且我始终认为,所谓的忙,其实是一种选择。当别人要求或请求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忙就是最好不过的托词,是一种中国式拒绝。
最近我不得不用“忙”字来形容我的生活了。工作计划表上,大任务有两项,小任务大概伊尔施项。原本以“天”计算的事情,现在我不得不以“小时”甚至“分钟”来计算了。吃饭比平时快了一倍,没吃完就会忘掉到下顿才想起来,坐在电脑前两耳不闻窗外事,准备吃饭才感觉小腹憋得慌。
去厕所都没时间,不洗澡算不上奇葩吧?
1
我的时间像被晒干了的海绵,别说挤出水来,简直要被烤焦了。
这是常态吗?多年前这就是常态。记得有一次,老板看我连续多日加班形容枯槁的样子,说:“休息吧,工作永远做不完。”后来身体出了状况,我开始改变。像最近这个月的高强度工作,四五年都没遇到过了。
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会推荐时间管理。或者是重要性紧急性四象限图,或者是番茄工作法。我认同时间管理的确能够提高效率,让你更高效地利用时间,在做同样的事情是,能付出更少的时间成本。
比如我当前的 to do list,先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和工作直接相关的报告放在第一位,和工作间接相关的授课放在第二位;再做重要不紧急的事;不理会那些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
我却发现,即便是我无比正确地安排时间,每天仍然只有24小时而不是48小时。我的时间和我必须做的事情完全不匹配。可见,时间管理做不到让你在同样的时间里,得到两倍乃至更多的回报。
换句话,时间管理是小迭代,不是大变革。
2
身边有很多人都很忙。是真的忙。大多数的人,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不是在聚会就是在参加聚会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忙碌起来就能缓解焦虑,比如经济焦虑、知识焦虑、健康焦虑和各种各样的焦虑。
一味埋头走路,可能会忘记了要去哪里。
周四早晨我去客户公司开会,难得提前出发20分钟,我就利用这段时间给另一个客户打电话。短短几分钟交流后,我在自家小区迷了路——走进了死胡同。显然我只是下意识行走,脑子里只想着电话,根本就没看脚踏上了哪条路。
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我喜欢坐在公交车上读书,构思文章,想事情,因此常常坐过站。一次直接坐过了黄河,可我家是在河南岸的。妈妈嘲笑我说,走了几十年的路还会走错。
太沉迷于当下,你就看不清未来。就像我这段时间的忙碌,把自己挤得喘不过气来,没有给未来留白。
3
最近开始读黄光国的《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我带着问题去读:为什么我会囿于人情,选择给别人面子,总把自己累个半死?书还没读完,黄先生已经给出了答案。他说,中国人之所以要给面子,是因为对以后的交往有所期待,认为对方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给予回报。
青儿说要开个公众号让我负责。我本能地想拒绝,因为时间实在是太宝贵,我已经在超负荷运转了。我考虑后答应了,因为从她的角度我是最佳人选。但我知道从自己的角度这不是一件必须去做的事。
公司说要我写个上秋装的文案。我想假装没看见微信,毕竟我不是搞营销的,对服装也一知半解。想想公司没人擅长写作,我抽时间把文案发过去,又专门制作了图片。上午公司说,还需要个促销录音稿,好吧我写。写完以后说,你顺便做个录音吧,下午要用。好人做到底,半途而废不成。于是反复练习,录音,下载背景音乐,混音,修改,下发。这个事情做完了,心里更沉重了,计划外的一个小时一去不复返。
突发事件很多,一件又一件,这件10分钟,那件半小时,还有的需要更多时间。我能真的假装没有看见这一切吗?或者干脆直接拒绝吗?
4
当你的时间像晒干的海绵,最有必要做的事情,不是继续埋头拉车,也不是学习时间管理,更不是委曲求全任劳任怨。而是把时间从当下往远处拉,拉倒3年后或5年后,看一看哪些事情值得做,哪些事情不必做。
如果你是一名职场新人,不必这么做。因为在同样的时间里,多做事情就相当于多活了几个人生,多了几段工作经历,这是真正的财富。
如果你是一名职场老人,有必要好好想想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去做那些在未来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事情吧。其他的事情,没有你也会有人做,甚至比你做得还好。对了,有些人情能避免就避免,如果不能直接拒绝,那就提供个更好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