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想法导致的后果,并非只有我单独承受
(1)今天的观念显然解释了你之所见何以不只影响你一个人的原因。你会发现,思想层次的观念有些时候会出现于知觉层次的观念之前;而有时候,先后顺序又正好相反。因为次序本来就无足轻重。思想及其结果实际上是同步的,因为因与果一向是不分的。
耶稣继续延伸「同一分裂心灵」的理念:不只我们的心灵一体相通,它和世界也同样一体相通,因为世界纯然是心灵分裂之念所投射的结果。这可说是《奇迹课程》的中心思想「观念离不开它的源头」的另一变奏曲。耶稣在《正文》已强调过这一中心思想,(T-26.VII.4)《练习手册》则等到相当后面才推出这一理念。(W-132.5;W-156.1)「观念离不开它的源头」,后果也离不开它的起因,因此,世界不可能存在于心灵之外。
我们相信世界存在自己身外,而且肯定不疑,是因为我们亲眼见到自己存在这儿而世界存在那儿。不仅如此,我们又进一步全面否定或刻意贬抑心念的力量,证明自己真的是眼前世界的受害者。既然我们认为自己的想法起不了任何作用,理所应当将它打入冷宫,藏于躯体里面,只允许自己意识到这具身体以及它与其他身体的互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来自于我们认定世界与自己的心灵是两回事,故世界之「果」与心灵之「因」也好似互不相干。然而,切莫忘记「观念离不开它的源头」这一原则。
如果以电影来比喻,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一切,都是放映机里的底片投射出来的;银幕上的影像离不开它的源头,也就是放映机内的底片。由此类推,底片呈现出来的是剧作家、导演、制片人、男女演员想要的内容。录制完毕,放映到银幕上,于是人物故事便活灵活现地在银幕演出了。
再将这个比喻套用在现实生活,身为抉择者的我,不只是剧作家、导演、制片人,而且还是剧中演员。这部影片是我们自己选定的主题,银幕上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我们希望看到也必会看到的情节。没有人会大费周章制作了一部电影却不想让别人看到。试想,如果我们从不把电影当真,丝毫不为剧情所动,又何必去看电影?为此,人们上电影院,无非是要找乐子、开眼界,舒缓或逃避一下现实压力,只因为我们很想相信外面那个世界真有影响我们的能力,不论是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都好。这是看电影的目的,在此目标下,可以说,我们作出的种种选择,都是别有用心的。
这正反映出我们看待世界的心态。我们打造梦境是基于一个非常具体的企图:要让所有人(包括自己在内)都全然当真地在梦中与我们互动。为此,我们才会一再着眼于外在世界,彻底忘了那是自编自导的电影。我不只虚构出整部电影而已,背后还有更深的阴谋,就是想在外面找到罪证,证明每个人都是加害者,除了我以外。
当我真正看清了因与果并非两回事,才可能明白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外相纯然只是内在心念的倒影。问题是,小我不断对我们洗脑,说我们不只和上主分裂,而且还害死了祂,才可能挣得自己的个体身份的。我们不但信以为真,还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为自己脱罪。之所以这么做,背后的具体动机究竟是什么,我们亟需好好反省。这一主题留待下一课再深入探讨。
为此,我们费尽心机,不惜付出一切代价,为自己一生打造出这场惊心动魄的电影。我们投入毕生精力,只为了证明天人真的分裂了,而且完全不是我的错,浑然不觉自己正在完成小我的大业。我们忘了自己不仅是剧中有名有姓的角色,连整部剧的编剧、导演与制片也都一手包办了。
如果有一天,突然看清一切都是自己虚构出来的,我这个导演为了能全权掌控自己的电影,不惜开除那位「生命大导演」;那一刻,我们才会真正明白,自己一生的努力全是白费功夫,汲汲营营一辈子,到头来竟然是在抵制生命真相。下面这一段引言,我们应该不陌生,它说:
如果你认清了这世界只是一个错觉妄想,你会如何?如果你终于了解这世界是你一手打造的,你会如何?如果你真正明白了,在世上来来去去的那些会犯罪、死亡、攻击、谋害,最后一死了之的芸芸众生,都不是真的,你又将如何?你若接受这一事实,还会相信眼前所见的一切吗?你真想看到这种世界吗?(T-20.VIII.7:3-7)
说穿了,彻底忘掉「心灵才是世界的肇因」,故意把因和果分开,最终的目的其实是想保全世界的幻相而已。
这一课的另一重点是「我的看法,不只影响到我一个人而已」。世间最大的幻觉,莫过于自认为可以私藏某些恶念,而且它们伤不到任何人。事实上,我们全属于同一圣子奥体,心灵是相连的,念头是相通的,怎么可能没有影响!一般而言,这些影响可能不太显著(这是我们编制电影的原因之一),但必定是存在的。在心灵深处,我们明知自己的怒气是有后果的,否则不会有如此深的罪咎感。不论是否用行动或语言表达出来,或只是藏在脑海里,这个愤怒必定有后遗症。终究来说,它其实是想证明上主与耶稣全错了,自己这套想法才是正确的:「瞧,分裂明明就摆在眼前,表示我们确实有毁灭天堂的能耐。」毋庸置疑,这才是真正的罪咎之源。为此,耶稣苦口婆心地劝我们不只要正视愤怒的表相,更要正视愤怒底下隐藏的念头。这些念头一日不改,世界就永远不会改观。
下面又回到一体的观念:
(2:1-3)今天我们再度强调了心灵相通的事实。这个概念乍听之下,令人难以全然接受,因为这观念影射了极大的责任,甚至可能被视为「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事实上,没有一个想法是隐私的。
梦境里必然充满了隐私的念头,而且人人都有个人隐私的幻觉。比如说,你暗暗想着:「谢天谢地,幸好我没说出口,所以对方根本不会知道我真正的想法!」在意识层次,那人可能真的无从得知,但别忘了,我们全都属于同一心灵,在心灵层次,我的想法必已助长了别人的恐惧及罪咎,我自己也同样深受其害。总之,在梦境里,我的念头所造成的影响未必即时显现于个体层面,但在更大的心灵层面来说,我们全都是念头形成的「后果」,每个念头都具有无比的威力,它们巩固了小我的思想体系,好似昭告天下:「小我正大行其道,耶稣那一套说法是无稽之谈。」
(2:4-5)尽管开始时你会相当排斥这种观念,但你终会了解,这必须是真的,你才有得救的可能。而你必会得救的,因为这是上主的旨意。
这段话的重点是:救恩的前提,在于问题只有一个。《奇迹课程》的得救金钥匙,奠基于它的第一条奇迹原则「奇迹没有难易之分」。这条原则告诉我们,每个问题和所有其他的问题都是同一问题,所以解决之道也只有一个,就是奇迹。虽说所有的问题全是虚构,但若想看清问题的虚幻本质,必须先领悟出所有的问题都是同一回事才行。事实上,每个问题的展现形式,只是内在问题的倒影;而内在问题就是这无明一念:「我是从上主分裂出来的一个自主生命。」如果我们真的可能从上主那儿分裂出来,甚至拥有自己的隐私,岂不证明天人分裂乃是不争的事实!为此,若想获得救恩,就得彻底明白分裂只是个幻觉。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拥有个人隐私的念头。
最后三段开始解说今天练习进行的方式:
(3)今天练习时,省察心念的那一分钟内,最好闭起眼睛进行。先把今天的观念复诵一遍,然后用心搜索那一刻心里所浮现的念头,每想起一个,便指出事件的主人翁或相关主题,一边把它放在心中,一边说:
我对_____的想法所导致的后果,并非只有我单独承受。
耶稣要我们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念头上,因为它们反映出圣子奥体一体相通的本质。
(4,5)如今,你应该相当习惯在取材时尽量不加筛选的这一要求了,我也不再天天重复,只会偶尔提醒一下。所有的练习都不可忘记随意取材这个一贯的原则。它们之间没有程度或等级之别,这一认知终有一天会帮你认出「奇迹没有难易之分」的真谛。
除了在「需要之刻」套用今天的观念以外,最少还需要练习三次;若有必要,可以缩短练习的时间,但不要企图超过四次。
这两段再次重申前十九课的宗旨,以及耶稣作此安排的构想与初衷。他再三叮嘱,不论是选择外在有形之物或是搜寻内在的念头,取材之时,切勿分别取舍。他要我们明白,自己眼前所见和脑中所想的一切全是同一回事。唯有脚踏实地地把今天的观念套用在屋内具体事物和心中具体想法,我们才有可能慢慢领悟出万物的同一性,也因而了解我们的问题只有一个答复——奇迹。
耶稣终于在此明确说出他这一教学法的宗旨,以及为什么这一套练习看起来这么简单。他用心良苦地从衣架、垃圾桶、桌灯、电话、茶杯这些日常生活的一般物件开始,让我们慢慢领悟「它们全是同一回事」的道理,然后看穿它们背后的同一目的:企图证明天人确实分裂了,而且这一切都不是我的错。日复一日,如此踏实练习,总有一天我们会开窍:幻相真的没有层次之分。于是,老爱搞层次分化的无明第一法则就这样修正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