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媒体评论年轻人的“丧文化”是“精神鸦片”,还用了我在上海卖丧茶的照片当配图。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精神,不少吃瓜群众在微博上圈了我。
本来我觉得什么也不说就是最好的,但看到大家这么热情,我还是觉得应该聊一聊这个话题,但是总是我一个人强行展开讲讲就太没意思了。
于是,这次我分别请来了长期关注年轻人的自媒体“中国三明治”、笑话生产商“冷兔”和不务正业的广告公司W,聊了聊他们对“丧文化”的看法。
本期是“丧”系列访谈的第三期,也是最后一期,我们和刷屏级广告公司W的创始人李三水聊了聊。
王三三:这两年很流行的“丧”文化,从广告公司的角度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李三水:
首先现象既然存在,即是必然且合理的,必然是源于媒体渠道的破碎,它导致大众对于“丧”的反面:“成功”这一概念整体标准的破碎。
在以前大家吃完饭一起看电视机的时代,都只能听同一个广播台,会有一个像老大哥的声音在教育你,行业的典型是什么,优秀的企业是什么。
但是在今天互联网和媒体高度碎片化之后,不同的声音不断地在不同的渠道里发声,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干扰判断的噪音。
所以我们今天常说,朋友圈是成就了人们的生活,还是毁灭了人们的生活?这一点先不去辩论,但有一点是我们的共识,所谓的互联网把不同群体都逼在一起,但却不给一个稳定的答案,这只会造成大家互相的不认可和不确定。
所以对年轻人而言,在一个最需要稳定答案的成长期,却要面对一个最混乱无序的媒体环境,于是年轻人只能自己去找答案。
就比如现在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喜欢装Gay,但他们多数性取向其实是Ok的,或许只是以为易于求得稳定性较高的小群体认同。
以往人类社会的道德标准,多依赖统一的媒体渠道建立而成,但今天这个统一渠道被击碎后,过去统一构筑的功德牌坊失去地基,丧文化于是大行其道。
表面上是丧,实质是不破不立。当大海里的潮涌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向,每一朵浪花都支离破碎各奔前程的时候,也就是潮流重组的时候。
所以丧文化,也就代表着新时代的开端。W也就是在混乱的时代中崛起的一个。
但也就像之前说的,时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当新媒体渠道和新传播秩序都在重构时,新游戏的操盘者也就呼之欲出了。
王三三:前几年你说W吹过一个牛逼是“帮好设计找回存在感,帮好文案找回价值感,帮好客户找回信任感。如果可以,就再帮行业找回尊严和自信”。其实很多行业都有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但不少人最后却都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比如KPI的压力。那W是如何平衡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的?
李三水:
我觉得这个牛逼,或许年轻人根本不关注。因为对他们来说,什么是好设计好文案好客服?他们只相信自己的答案。
即便我给出了一个答案,但年轻人还是会用自己的方法去验证尊严和自我证明,即便可能Ta的方法是错的,但青春本来就是错的,年轻就意味着试错。
所以这个问题的唯一价值,就是证明“理想”和“现实”,两者之间根本不需要平衡。
我用自己喜欢的一部动漫来说吧,《新世纪福音战士》里有句台词:“梦想是现实的延续,现实是梦想的终结”。想表达的就是我们很想去做,但是做不到的事情,叫做梦想;而一旦发现无法坚持下去,这就是梦之终结,就是现实。
所以梦想和现实之间不存在平衡,其本质就是赤裸裸的能力问题。如果你能力达到,梦想就是现实。
W 想做的,就是凭能力在现实中造梦。
王三三:现在W的理想还是“帮行业找回尊严和自信”吗?
李三水:
W的价值观、愿景和使命,最基本的是“不做创意人,只做创造者”,再往上走一层,W希望“人们愿意为广告公司的产品买单”,最接近理想的层面,是希望“创造命运共同体。”
大家现在都觉得文创产业比以前好做了,最重要的原因是原先集聚在品牌营销行业的大量优秀人才,目前不断分化与重组。
很多广告人要不跳出去做一个独立艺术家,要不开一个工作室,做一个独立撰稿人,成立一家自媒体,或者干脆开一家淘宝店,行业人才自然分流。
正是互联网打破各行业间的传统分工路径,如原来是南都编辑的咪蒙。你可以说现在的报刊编辑压力重重,但你绝不能说咪蒙过得不好。
papi酱原来是导演系毕业,你可以说导演这个职业竞争激烈,但你也不能说papi酱状况不好,相反她们都做到了成功突围。
所以文创行业发生裂变的原因,正是它不再局限于狭隘的行业小圈子,并且衍生出更多的行业新物种。
互联网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供需平衡,激发更大的内容需求,自然而然成就更多人。
W希望“创造命运共同体”,是希望从战略布局上,实现在未来如果看到一类创造者,我们可以说,这是W的艺术家,这是W的导演,这是W的撰稿人,这是W的工程师,这是 W的艺术家,这是W 的音乐人……
一家广告公司通过强大的市场运营能力、品牌战略思维和商业模式创造,把这些创造者重聚起来,并且用高回报去供养他们,一起同生共存。实现这个目标,就是 W 的理想。
王三三:您曾说过“和甲方的争执都来源于品牌主不能接受我们超前的创造”,甚至说“开两次会谈不拢,这个客户就被fire掉了”,这种挑选客户的底气是不是必须建立在你们不缺活儿的前提上?
李三水:
我之所以提出:“创造命运共同体”,是因为这个时代能够允许更多的创造者可以独立生存,我说的那句话,就是建立在“W没业务也不会被饿死”的时局背景上。
在过去我可能不会说这样的话,但在今时今日,决定一家公司或一个创造者是死是活的最大因素不再是作品了,而是效率。
谁能够更快的通过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谁的存活几率就会更高,生存质量自然提高。
“开两次会谈不拢,这个客户就被fire掉了”也就意味着,我作为一家独立广告公司的运营者,如果花在你身上的时间比别人更多却无效,那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彼此说服上,而不是齐头并进。
所以这个和企业实力或经营策略都无关,只和商业效率有关。目前我不需要“好客户”,只需要“合适的客户”,因为W有能力把“合适的客户”打造成“好客户”。
现在已经产生一种W现象,一些看上去很刻板的客户, 在W这里都能创造出惊艳的案例,一些看上去格调不高的品牌,W也能为其创造出深刻的作品。
正因W长期拒绝钱多人傻的“好客户”,只寻求志趣相投的“合适客户”,只因若不如此,必势不持久。
王三三:那么W出专辑、办展览、做H5是出于一种严肃的商业动机还是出于一种情结?就像互联网公司卖猪肉一样?
李三水:
你刚举的丁磊的那个例子,其实已经把这个问题答了一半。
网络碎片化导致所有原本稳固的逻辑模型破碎,当所有的老路都渐变为死路,想活在未来,只能开新路,就这点而言,这算件挺严肃的事。
而过程中的所有质疑,只代表着我们还依照着过去的逻辑来评判对错。但往往混沌中最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你没法用现有经验去判断的事物,只因它代表着未来。
如果诸葛亮当时走出卧龙岗和刘备说的是:“我能帮你一统天下”,那么此人就是一个华丽的庸才,但他说的却是“三分天下”,凭此一言即可证明诸葛亮为不世出的天才,因为他懂时势。
自古都是时势造英雄,英雄造不了时势,就更别谈英雄的情怀了。
我想强调的是,W目前种种所为,绝不是因为李三水的什么情结,我有自知之明,现在还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可让所有人来实现我一个人的欲望,就像苹果公司的员工,并不是因为乔布斯喜欢禅宗,才帮他去研发代表极简哲学的iPhone。
我喜欢音乐,但我不是音乐发烧友;我爱好电影,但我不是电影狂魔;我关注艺术展,但很多情况下,也不是非看不可。
所以W做这些和我的个人爱好关系不大,我真正疯狂执着的事只有一件,就是很想要去创造一些前所未有,并具有价值的事情。
它必须在可期的时间内,能被人们所需要,能被行业所鉴别,能被品牌所利用。
W现在做的,就是用创造力去开辟一条又一条新的起跑线,为行业探路。为相信野狗的同事、客户、合作伙伴 “创造命运共同体”。
王三三:您说过4A广告公司给你的工作经验不多,反倒是非广告公司的经验让你受益匪浅,比如开中药厂和开饭店,这些非广告公司的野路子经验如何助益你在广告公司的成功?
李三水:
必然有益,就比如你一开始就踢国家队,那你再回去踢省队自然觉得很轻松。实业、文创业、互联网行业甚至传媒业,相比广告业,这些行业能积攒的经验技能,都比广告公司多太多。
首先,我一半以上的职业生涯都处于甲方位置,在广告公司待的时间也不算太长。所以行业里常会纳闷这个李三水是从哪蹦出来的,而W就像野狗一样,是一个闯入者。
我在这么多年创业的过程中,真正帮助我的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广告人,全是企业家。
一个人要做广告,和一个人要做企业是两回事。广告是一时的,企业是一世的。企业家会希望自己的价值观被长期浸透在市场和产品中,体现在用户的生活里;而广告人多数只想着他的作品张扬在媒体形式上。
但是你并非戏剧也不是电影,更不是所谓的艺术家,你只是品牌商业运营流程中传播的一环,所以广告人天生和企业家不在一个维度上思考问题。
对我而言,过去的野路子并非只是经验的转化,而是踢了全场以后再踢半场后的思维升级。
所以W除了时效性的刷屏案例层出不穷外,我们在商业变现的目的性和品牌战略思维的严密性上,在广告行业中,都可算是独树一帜的。
王三三:作为一个“创造者”,有没有想到过自己创意枯竭的那一天?
李三水:
这问题可能对W而言不成立。
因为秉持“不做创意人,只做创造者”的W,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从来都是策略,都是基于企业发展所做出的合理性市场规划,是理性分析和逻辑导出的产物,而并非大开脑洞的金光一闪。
如果我把公司成败建立在无中生有的灵感上,那太可怕了。如果所有企业家都是靠创意而活的话,那多数企业必然被没有标准的灵感折腾致死。
王三三:您对现在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李三水:
没有建议。在多元破碎的社会环境里,所有单向的建议,对永远面对多项选择的年轻人而言,不会增益,只会添乱。
所以我只能借着W的商业艺术展#野岛#,给所有年轻人重提这个主题:
“献给所有向往野岛,却半途而废的人们。”
或者说,“献给所有向往野岛,却半途而废的年轻人们。”
在这个新媒体群争,旧范式崩坏的时代,有太多半途而废的理由,但我只想在每一位年轻人半途而废前,至少先把你手上那件貌似无法坚持完成的事情,先尽力做完。
否则潮流重组之后,海平面归于平静,各大岛屿重构起新大陆时,因为你在过去的混沌时期,没有努力采集自己的资本、积淀自己的成就,你可能很快会发现,在这片新大陆上,你连立锥之地都没有。
人们反而固执,反而偏激,反而对劝阻不屑一顾,认为建议不值一提,困囿在名为“自己”的岛屿里。
或许就像李三水说的那样,在每一次想要半途而废前,都请先把这件事做完吧,然后去迎接你可以有处可栖的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