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梦,拉着推车走进一家书店,很土豪的堆满推车,结账,拉回家。然后一个个拆封,摆到书架上。然后,没有然后也没关系。然而,时代发展太快,有了更便捷的方式,也有了比书店的书更便宜的地方,所以这个梦,到现在都没有实现。然后频繁搬家,有了kindle,索性买书的时候都少了,可每次难过的时候,不舒服的时候,无助的时候,想奖励点自己什么的时候,还是会淘回家几本购物车里,心愿单里放了很久的书。收到后,拆开塑封,指尖碰到那一页页还很锋利的新页,一种新书的味道,甚至不是油墨香,可仅仅这样,就让我满足了,我时常在想,这,是不是恋物癖的一种。
如果是,那书籍本身对我来说,是什么?像一种安慰剂。
拿到一本新书时心里的期待和激动,拆封时的喜悦,指尖滑过纸张带来的触感,油墨带来每本书独特的味道,一本书的装帧,对内容和文风,文笔的好奇和想象,都给我带来满足感。即便买来很久,被冷落了很久,可是在某个阳光洒进房间的日子,看微尘在书面上舞蹈,用方巾轻轻擦拭掉那些细小颗粒,慢慢翻开一页看过,或没看过的那本书,触感变了,味道变了,此时的满足感跟刚刚得到之时又是不同。然后重新把她们轻轻安放,让她们陪着你走人生,看着你长大,变老。如果是一本旧书,更是会想到,是从何时何地得来的呢?主人的故事又会重新幻想一遍。旧书许久不整理,总会有股霉味,可也并不令人讨厌,那些微微泛黄的纸张,偶一页的污渍,都是它的光彩,每每此时,满足感都会激发新的欲望,开一家书店好了,再去收集些旧书好了,把xx人的书都收集全好了,花重金买了哈尔滨出版社的那套三毛文集好了……各种各样跟它有关的欲望在心里攒动。如果偶然一本书里夹着不知何时写的纸条,对那时候整理书籍的我来说,就是更大的惊喜。
此时,它只是书籍本身,跟阅读没有关系,不是装13神器,不是阶级的分界线,不是一种信仰,不是知识和智慧的证明,它只是世界上万万千千物品的一种,而恰巧,我喜欢。对我而言,只是喜欢这种东西而已。
恰巧,这种东西不是一个空壳,它里面的世界缤纷多彩,盛着一个个故事,一个个想法,一个个性格迥异的人,一个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它让我看到自己的无知,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多多少少填充了自己的无知。我也以为这是读书对我的意义,听起来高大上,还能装装逼格。可并不是。
读书,对我而言,是什么?是镇定剂。
我不流泪,可是我会难过,我不倾诉,可是我会心痛,我不怒吼,可是我会愤怒,我不愁容满面,可是我会懊恼,我笨嘴拙舌,可我心里有个浪漫的世界。我长成社会所期望和高抬的坚强的模样,可我的心里,并不总是平静温和。我不完全认同被高抬了的坚强模样,可我喜欢平静的感觉,恰巧,读书,给了这样的感觉。哪怕那行文字只是在我眼前掠过,却像一双温暖的手轻轻在我脸上划过的感觉,它拭去了那无形的泪珠点点。
如果又恰巧,我被书里面的世界吸引,那心里的波涛,会慢慢平息,那种切实的难过,无助的感觉都会慢慢被稀释,就像被一个拥抱化解了一样,而我拥抱的,是一个吸引我的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或许也会有这个世界同样的喜怒哀乐,可你的心终于找到了一点亮光,一个出口,一个可以平息的机会,如果没有,就像身处黑暗,四处碰壁,头破血流,焦躁到让自己崩溃。而读书,是一个机会,它让我平静,让我心里看到光亮而感到点点温暖,这些温暖足够我去在我的世界里重新坚强,在我的世界里找到出口和平静。读书,对我而言,就像被打了镇静剂,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不再焦躁,慌张,无助。
什么时候开始,书籍,成了装逼神器,读书成了与别人拉开差距(表面上)的一种活动,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活动中,就像被热情卷入到游行的队伍中一样。我分不清这样是好是坏。
什么时候开始,书店凋零,借书卡退出舞台,人们不再借书,不再猜测借书卡上那些人名都是有着怎样的模样。
什么时候开始,开始有了文丑颜良,市场被书籍充斥,只是你看到的排行榜,都是心灵鸡汤。
什么时候开始,你我都忘了,分不清了,我们是因为跟风,还是因为热爱,而拿起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