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读了几本关于阅读的书,心里有些慌,原来在阅读这件事情上,我完全像个小学生,根本不知何为阅读。这几天参与彭小六老师的共读《好好学习》,更是发现了自己的深度无知。既然如此,那就跟着老师好好学吧!从最基础的阅读开始,静下心来,一点点的吸收、消化,再努力输出。
本节分享,因第二章内容重要且多,没有共读完,但却有大收获。每次课,都有醍醐灌顶之功效。以下是今日要点分享。
一、新旧知识建立连接
前两天的共读,我只把内容作了梳理,但并没有与自己建立真正的连接,只是记录,现在再回想,已有很多内容不记得了。今天一边记录,一边联系自己当下,帮它们建立关系。
读书方法:
1.看目录、看腰封及图书背面介绍
读一本书前,看目录、腰封及其他图书简介,有利于我们对这本书的总体把握。通过这些内容,我们会知道这本书能否可以帮我解决什么问题,和我的现有知识能不能产生连接。如果对这本书连期待都谈不上,那就没必要看了。
其实观影也是有这样类似的经验,看片之前,去豆瓣看下简介很有必要,等于是看目录了解这部影片的大致情况。如果什么都不了解,仅评他人意见就去看,未必合味口。当年看《楚门的世界》就是个例子,一头扎进去,才发现不是自己的菜,看不到三分之一就放弃了,虽然别人都说这是部好片,且评分还超高。
2.找重点
速读就是如何快速找到重要的点。
比如我花三十分钟读一本书。用两分钟时间把目录看完。然后再花两分钟把这本书快速翻一遍。最后留下来二十多分钟时间关注其中一到两个重要的知识点。(彭小六)
在共读这本书之前,从来没想过这么去读一本书。总是很笨很笨的把一本书从头看到尾。虽然偶尔会有略读,但至少看完一本书也需要好几个小时。
上次看《穷理查宝典》倒是跳着看的,主要是因为自己对一些金融知识不感兴趣,另外,也有些是看不懂,且和我当前也没什么联系,就直接跳过了。下次再看书,可以试着用速读的方式,去读一本书。
3.带着问题去读书
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该在什么领域?
这种读书法,倒是使用过。比如原来买过职业策划相关的书,就是带着想为自己的职业作策划去买的比较有针对性的书。还有化妆类的书,也一样。只不过没有成甲老师这么深刻,我只是把问题解决了,没有拓展开来。接下来可以试着带问题去读,且要更深入的去探究其原理,学会举一反三。
4.放慢速度读书
成甲老师认为我们当前读书总喜欢追求快和刺激,建议我们放慢速度,花时间记录笔记。对于这种现象,小六老师有解释: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我们的大脑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会追求一个概念叫做及时反馈,我们很希望再多读一本书之后,立马就会收到反馈。所以大家就会拼命的去追求阅读的速度和数量。
但我有以为。读书,得有慢,也得有快。要分开,针对不同的书。
以上不论是哪一种读书法,都需要把新知与旧识建立连接,否则很难成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二、开放的心智
我们对一切的认知,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眼界与心界基础上的。如果我是一只井底之蛙,可想而知,我会对这个世界有怎样的看法。这个看法,一定会影响我的思想与行为。而如果你心智开放,可以接纳外界与你不同的看法和观念,既便你身在井底,见识未必逊于井上之人。
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拥有开放的心智,这个开放心态,有时也需要你去获取。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学习,与人交往,旅行等方式。小六老师的建议是:走出去,走出舒适圈。开创自己的眼界和心态,看别人是如何思考和工作的。多看外面世界的人,心态就会变得更开放。
一个会读书,勤于读书,并有着开放心智的人,人生应该不会差吧!
三、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适合你的阅读方法?
作业:
你觉得阅读到底是应该快还是慢呢?是精读还是速读?
可以延伸读读李笑来,采铜的读书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哪种更适合当下你自己的学习?
慢读还是快读,取决于自己的读书的目的及具体所读书目。精读或速读也一样。
成甲:建议放慢速度阅读。
李笑来:对于好书,只字不差、反复地阅读;一本书如果必要,哪怕读不懂也要读完。
采铜:我认为健康的读书方式应该是三种方式的混合:精读、泛读和摘读。精读是指通读两遍以上,且有划线、批注、详细笔记、读书心得。泛读是一遍过门,或者只读个大概,有简略笔记。摘读是按照自己研究与写作需要,只找寻某个章节,或只翻阅其中某几页甚至只是为找某个句子。
对于以上三位老师的读书建议,对于目前的我来说,采铜的更适合一些,但也不能完全照搬。
对于一个需要建立自己知识架构的人来说,需要”摘读“,带着问题去读,或者速度。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及认知力。同时,如果想在某一领域有所深入,"精读”自是少不了。所以,对于阅读来说,也是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再去制定计划的事情。
感恩共读
彭小六共读《好好学习》Day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