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Fear In My Heart》朴树
“前方没有终点,我们都在朝圣的路上”
——题记
冈仁波齐,位于东经81.3°,北纬31°海拔6638米(另说海拔6714米)。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而冈仁波齐则是世界公认的神山,也是多个宗教的神山。同时被中国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又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
这是一部关于藏族人朝圣的故事。
昨晚室友张向我推荐这部电影时,我并不是很看好这部剧,这种心态导致我在今天观看时全程快进,我并不是那种有耐心的人,然而我错了。直到电影结束,最后的画面停格在冰天雪地里那群朝圣者,在神山冈仁波齐安葬完逝者,继续磕长头上路,那重复了上万次的动作,无意识的连贯,在生老病死的轮回里,无意义无色彩,我讨厌这感觉这是一部没有高潮的电影。
可是我看到,黑屏上播放着字幕,那张脸很静,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冈仁波齐》的故事很简单:
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他们选择在新年过后带着叔叔出发。这一年刚好是藏历马年,是释迦牟尼降生和成道的年份,也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诸神会聚集冈仁波齐。转山一圈,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
村里很多人都想加入尼玛的朝圣队伍,最终成行的11人中,有即将临盆的孕妇,有家徒四壁终日喝得醉醺醺的屠夫,有身患残疾的少年,有盖房子遭遇家人死伤的中年夫妇,还有他们懵懂的9岁女儿,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
一辆拖拉机用来运装备和物资,没有任何锣鼓喧天的仪式,镜头就突然切换成,男女老少匍匐在地,磕起长头,未去的村民目视着,朝圣之路就这样开始了。
而未来的2000多公里,每一步路,他们都要这样走过,几步一叩首,只因心中有神明。有人为了洗刷心中罪孽,更多的人则是为了众生祈福,他们带着那些不能朝圣的人的心愿,在虔诚的仪式里走向心中的圣地。
里程碑的数字提醒着他们离神山的距离,而这一走就是一年。春即是夏,夏即是春。路上对一切际遇都坦然接受。
每到暮色走起,他们就找一片空旷地带搭起帐篷,去附近的河里取水,用小刀割下耗牛肉当晚餐,睡前在老人的带领下念经文。有节奏的藏经在我看来亦静亦闹。
孕妇半夜宫缩,同伴们就把她扶上拖拉机,开到附近的县城医院生下孩子。
小女孩头疼,同行的人问她还能不能磕头,妈妈淡定地说,到前面买点药就好,女儿要磕头,磕头长见识。
杀生无数的屠夫,在一只蚂蚁面前长跪不起,只为了等它慢慢地爬远,以免误伤。
这一路没有我想象的撕逼和猜忌,也没有刻意渲染的悲壮和意义。他们只是心怀一个信仰,然后埋头走下去。遇到风雪,在风雪里磕头,遇到水洼,在水洼里匍匐。
孕妇生完小孩,几天后就跟随着同伴一起磕头,孩子哭了,就爬上拖拉机的货箱里喂奶。
拖拉机被撞坏了,男人们就用人力拉车,走到几百米的远处,再折返回去,重新磕头回到原地,一步都不敷衍。
老人在某天清晨再也没有醒来,大家请来喇嘛,把他葬在神山的怀抱,没有痛哭,只有祝福。而那座墓还在,人已不在。
路还在跪,结局终究还是会来的。于是镜头转换成神山冈仁波齐,那座山下的雪,雪上的村民依旧跪拜着,然后……就没有了然后
直到黑屏我看到了自己,我不知道自己想了什么。可能大多数欢看者会觉得导演这是变相出卖信仰,在内心批判朝拜是种愚昧的行为。而这些批判者是在大都市,挤着公交接着地铁朝九晚五的生活,忙着工作愁着买房给车按揭,以为这即是生活的全部。让自己忘了什么是信仰?更不知道所谓的信仰的力量有多大。我承认我也是其中之一,不迷信,但又不知道自己的信仰是什么?习惯生活而归于尘俗。
我不知道朝圣路上他们的信仰,我只知道在路上,孩子出生了,就出生了;老人去世了,就去世了;没钱了就去打工,挣到钱了就上路。我不明白是什么支撑着他们,是信仰?是希望?还是赎罪?可能只有他们知道罢了。可能是雄鹰也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