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的第一节美术课,我问孩子们:美术课在你们心目中,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有的孩子真性情的说:比较次要的学科。还有的孩子耿直的说:没有什么用吧……
我说,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美术,以及如何看待美术学习。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和美术产生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你第一次用泥巴捏捏玩玩、拿起画笔涂涂画画的时候;当你第一次学会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表达自己、面对衣柜的衣服开始挑选起来时……那么你已经开始了美的认知和表达。
我们所表达的美术作品,就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映,例如,常常躺在婴儿床上透过小栅栏看外面的婴儿,喜欢画竖线条;喜欢玩球形玩具的小baby,喜欢画圆圈……婴儿的涂鸦,看似是无意义的表达,事实上可能是对所见世界的表现。
当你烦闷了,用涂鸦来发泄内心的郁闷;当你开心了,用绘画传递你的快乐;当你有了新的感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材质创作艺术作品,建立起沟通内心与外界的桥梁……
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有许多人学习美术是为了它的功利性,例如考试加分、升学就业等,但学习美术学科给我们带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以及最宝贵的美术学科思维,却将会持续影响我们的终身,带来无穷的财富。
西方艺术之父毕加索说:“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每个人在童年时代都有拥过浪漫的想象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慢慢被客观世界所包裹,失去了童真的同时甚至想象力也逐渐被扼杀。
美术的学习正是让每个人重新建立起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起码在学习过美术的人眼里,他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他的小生活也会多了一份别致的幸福和快乐~再或者当他的孩子把杯子里的牛奶倒到桌子上的时候,不是把孩子一顿暴揍而是抱起他激动的说:感谢你宝贝,你让我有了一个很棒的灵感。你们看,这个牛奶台灯多么有创意!
说到美术学科的思维,就是通过美术学习,建立的这种学科带给我们的思维方式。例如浙美版三年级《图形联想》一课,如何去创造一个新颖有趣的视觉图形,如何去联想和思考,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思考的方法,例如“添加”、“组合”、“置换”,其实这些方法背后的思维就是:“加法思维”、“减法思维”以及“逆向思维”等等。
毕加索有一件“公牛”雕塑作品,其实就是把一辆破旧自行车进行拆分后,选择了其中的车座和车把手进行重组后的作品。如果从作品的材料本身来看,并没有什么特别,而真正具有宝贵意义的正是作品背后的艺术理念和思维。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乃由一名平凡的国人所设计。这就意味着伟大的作品并不一定要用多么复杂的材料,设计者有多么高贵的出身……简单的作品也可能成为经典,但作品的背后需要的是设计者高的艺术素养和美术思维。
学习美术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美术从来都不是某些人的专利,它是每个人学习的权利。美术也从不只有画画一样,如果你喜欢动手,创造力强,你也可以成为一个“美术优等生”。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能够提升自己的心灵品质,让我们生活的更好一些。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