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十一点多,丽水第一临时支部微信群方书记发了一条信息:于涵之于今日凌晨四点五十九分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抢救无效,离开人世。后天早上在汉口殡仪馆进行遗体告别!
真是难以置信,在这场全民抗疫阻击战中,我们一起在小区做志愿者的于记者没有倒在疫情中,却在疫情已经基本结束时因脑梗撒手人寰,离我们而去。
我人在十堰市,难以亲临悼念,只能遥祝于老师一路走好!
于老师做志愿者比我晚几天,他个子不高,见人一脸笑,他是75后45岁还不到,他讲话温文儒雅,和声细语。他说,他单位安排每天要写稿子,所以不能每天都能到现场做志愿者,但晚上轮流值班他可以参加。其实,他真正做志愿者的时间不多,但他写了三篇(至少三篇)关于丽水社区和我们小区抗疫通讯稿,在长江云发表了,其中有一篇被学习强国采用,表扬我们这个志愿者团队的稿件被全国著名的媒体采用令人振奋,倍受鼓舞。虽然做志愿者不是为了表扬,但被表扬总是令人愉快,干志愿者劲头更足。于老师发挥了他的特长,令我们志愿者团队非常开心,鼓舞了我们的士气,我们深深的感激。
做记者应该很辛苦,我和于老师同住一个小区这么多年,从没有过交集,没有深谈关于记者的工作具体情况。但因今年初的疫情相识,都戴着口罩,也是患难之交,为了战胜共同的敌人~新冠疫情。交往不深但感情深,我们在一起战斗过,为了共同的家园。我们小区荣获“无疫情小区”那一刻,我们共同庆祝,一起开心快乐,一起拍照纪念。
在励志中学教体育课的志愿者郑老师说,他昨天下午还和于老师在小区见面讲过话。短短一个晚上就阴阳两隔,令人唏嘘不已,明天和意外谁会先来?岁月悠悠,苍天无情,凌云未酬身先死,同志流泪空遗恨。
《现场直击:武汉居民小区核酸检测怕人员聚集?别担心,看看这里怎么做》,这是5月19日环球网转发的一篇文章,文章末署名:湖北台记者于涵之。这是于老师针对我们居住小区抗疫的最后一篇心血之作。可见,于老师是非常敬业非常有责任心的优秀记者,于平淡无奇中发现不平凡,善于挖掘身边的素材。
我不知道于老师临终前的情况,昨天晚上是否熬夜整理他白天在现场的素材,赶写稿子突发疾病?这是很难说的事情,白天跑现场,晚上写稿子,这是一个记者的常态,长此以往,身体怎么吃得消?中央台有几个著名的主持人英年早逝,不知道是否也与经常加班压力过大有关?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为了生活灿烂,为了生命辉煌不顾身体拼命者是大多数人的常态。只是命运多舛,明天和意外谁也无法预料哪个先来,我们每一个人需常常提醒自己,生命无价且拼且珍惜!
仅以此文,沉痛悼念我们一起共同战斗过的同志湖北台记者~于涵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