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正面管教》第二章,本章主要是介绍阿尔弗雷德.阿德雷的一些基本概念,这有助于我们更多的理解人类的一些行为,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都代表了些什么。
1. 孩子是社会人
我们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他们的成长与社会和环境息息相关。
2. 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行为是以在一定的环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为基础的,首要目的是归属。孩子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并不是清楚,有时候,他们对于如何达到自己目的的想法是错误的,这就会导致他们的行为达到的效果与其目的背道而驰。
比如3岁的安娜看着妈妈抱着刚出生的妹妹从医院回家后,安娜发现妈妈给予小宝宝很多的关注,她将这解释为妈妈爱小宝宝胜过爱她,为了赢得妈妈的关注,她便开始甩玩具,发脾气,爱哭,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没有达到她的目的。
3.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正如上述例子一样,孩子的不当行为建立在怎样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想法之上。
4.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感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他们抱有错误的想法”。当我们发现孩子行为不当时,应该牢记,在他们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但并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
5. 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感
社会责任感是阿德勒提出的另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真心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作出贡献。德雷克斯常常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果我们替孩子做得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
孩子应承担他们自己应尽的职责,这样不仅能增强他们的归属感,还能教给孩子们人生技能,并且让孩子体验到社会责任感。
6. 平等
面对孩子时,我们往往会认为“孩子没有和我们同样的经验、知识和责任感,他们怎么能和我们平等呢”,阿德勒所说的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是指所有的人对“尊严”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
7. 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当我们大人犯错误的时候,就会说“吃一堑长一智”,我们从中学到了经验,下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可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大人会怎么对待呢?惩罚、责备、骂孩子。
每当孩子犯错时,不应该对这个错误本身做出回应,而应该思考孩子能从中学到什么。
8. 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无论何时和孩子发生冲突、争执时,都要记得把“我爱你,我很关心你”传递给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只关注事情本身,忘了告诉孩子“我爱你”。
学习了阿德勒的上述8个概念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与闺女的沟通以及对她行为的看法,并改变和她的沟通方式,当我改变的时候,她也会积极回应,我们俩都体会到了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