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盛,烟烟霞霞,灼灼十里桃花。
在这个连呼吸都浸透着迷人香气的季节里,我被眼前灼灼桃花所震慑,看在眼里,醉在心里,却自觉找不到诗意的词语来描绘这场关于花期的盛事。我禁不住翻开了历史这本大书,我想看看,古人是怎样写这灼灼十里桃花的呢?
“桃花庵主”的桃花,酝酿着一场相逢,一场专属于他的相逢:
桃花庵遇仙记
【明】唐寅
那时那日此门中,桃花树下初相逢。
只见仙人种桃树,未闻仙人看花红。
朝朝期待仙人顾,日日桃花笑春风。
忽闻仙踪一朝至,桃花人面分外红。
桃花谷里桃花仙,桃花美人树下眠。
花魂酿就桃花酒,君识花香皆有缘。
美酒消愁愁不见,醉卧花下枕安然。
花中不知日月短,岂料世上已千年。
不入浊世凡尘染,情愿枝头做花仙。
春来三月香风送,便是花奴问君安。
在唐寅看来,灼灼十里桃花,是“桃花树下初次相逢”的见证,它成就了一场相逢,也酝酿着一场相思,是以“朝朝期待仙人顾,日日桃花笑春风。”而今三月春盛又至,香风送,问君安,可否逢得一场桃花运?
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桃花,隐藏着一场离别,一场刻骨铭心的离别:
桃花令
【清】曹雪芹
桃花帘外春意暖, 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 人与桃花隔不远。
桃花帘外开依旧, 帘中人比桃花秀。
花解怜人弄清柔, 隔帘折枝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 庭前春色自多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 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倚, 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落叶乱纷纷, 花绽新红叶凝碧。
胭脂鲜艳何相类, 花之颜色人之媚。
若将人面比桃花, 面自桃红花自美。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此首桃花行,在宝玉看来,预示着一场离别,“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
多愁善感,清高超逸,执着地追求着爱情的黛玉,却也似看透了世事,在冥冥中觉得,自己的命运,大抵不过“轻薄桃花逐水流”罢了,怎能逃得过这场桃花劫呢?
灼灼十里桃花,自知有相逢的美好,亦有离别的感伤,还是忍不住问:
“累世情缘,谁捡起,谁抛下,谁忘前尘,谁总牵挂?”
“忆当时年华,谁点相思,谁种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