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公众号:三姐爱读书
很多人觉得孩子在3岁前是没有记忆的,觉得没必要耗费太大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常常被忽略。
殊不知,0~3岁,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建立起来的亲密依恋关系,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幸福一辈子。
01
在《资深心理师育儿手记(0~3岁)》这本书中,知名心理咨询师胡慎之说:“许多人成年后患上心理疾病的根本原因是其3岁以前被照料的方式以及与父母的关系模式存在问题。”
为人父母,我们深谙学习之道,不断地提高自己,只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
然而,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一个人的潜意识具有强大的干预作用,往往会左右我们的言行举止。
很多时候,我们嘴上总是说大道理都知道,但是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基于这样的心理因素,在孩子0~3岁这个磨人的阶段,我们往往力不从心。
于是,在一种深深的无力感驱使下,很多父母,尤其是妈妈,面对哭闹不停的小宝宝,往往会变得烦躁不安。
在这样的情绪作用下,很难做到冷静而理性地科学育儿。
比如,对于正在坐月子的宝妈,由于刚经受住生产所带来的剧烈疼痛,身体特别虚弱。
这时候,如果婆媳关系紧张,而老公也不作为的话,那么,等待这位宝妈的将是无尽的失望和痛苦。
宝妈休息不好,情绪状态不好,很难想象她能够温和而有爱地对待动不动就哭闹的小宝宝。
正是宝妈一遍又一遍地呵斥或者冷落,一种不安感和惧怕心理便深埋在宝宝心中。
02
心理学上有句话:一个焦虑的母亲和一个缺席的父亲,几乎百分之百会培养出有情绪障碍的孩子。
由此可见,糟糕的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而这种从小受到的心理创伤将会贯穿孩子的一生,影响到他长大后的人际关系和面对自我的能力。
正如胡慎之在书中所说:“你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你以外的世界就是怎样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在和父母的互动中建立的。他们体验到的爱的关系是怎样的,就会在日后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处理成他们曾经体验到的那样。”
在生活中,我认识一个女孩,她就是这样的情况。
女孩是家中的大孩子,下面还有个弟弟。由于她妈妈没有公婆伺候,她爸爸又典型的大男子主义,打从坐月子起,她妈妈就没有得到好好的休息。
在极度糟糕的现实条件下,小女孩的哭声更是加剧了妈妈的痛苦。
于是,无助的妈妈只好狠心放手任由这个女孩大哭不止,长则哭了两三个小时,妈妈就是不为所动。
就这样哭了两三天后,女孩确实突然变得很乖、很听话,她妈妈还引以为傲,逢人便夸耀孩子好带。
然而,变乖的不良结果便是女孩从小变得谨小慎微,生怕惹妈妈生气,无论做什么事都特别慢。
对于一个还不满3岁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无动于衷和呵斥怒吼都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伤害。
没有了爱和安全感的孩子,只好关闭了自己的心门,变得畏首畏尾,不敢认同自己,更不敢大胆地探索这个世界。
03
那么,怎么样才能跟0~3岁的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呢?
都说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无论生活多难多苦,妈妈都要把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以一颗强大的内心去呵护孩子,用爱来滋养孩子慢慢长大。
当妈妈给孩子提供了最原始、最充足的关爱以后,孩子便获得了极大的安全感,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从而确立了核心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
对于拥有核心价值感和自我认同感的孩子而言,他的内心世界是充满爱的,同时也会觉得周围的世界是友善的。
他不光懂得爱自己,还懂得如何与其他人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
一个心理健康、人格独立、情绪稳定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因此,在育儿的道路上,父母千万要厘清这一层关系:爸爸是爸爸,妈妈是妈妈,孩子是孩子。
放手让孩子像个孩子那样长大,而不是把自己的主观情绪和个人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承担不该这个年龄段承担的心理负担。
好的父母一定要善于学习,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从而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模式。
04 写在文末
在《资深心理师育儿手记(0~3岁)》一书中,胡慎之还提到,在0~3岁这个婴幼儿阶段,宝宝需要一个“足够好的妈妈”。
“足够好的妈妈”,就是能在第一时间满足婴儿需要的妈妈,这在婴儿早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
为人父母,让我们从现在起,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呵护孩子,用发自内心的爱来关注和欣赏孩子,从而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
这是送给孩子的最宝贵的人生礼物。
-END-
欢迎关注@三姐爱读书,分享更多好书、更多人生感悟!跟我一起爱看书、爱写作,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