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距离想写这篇文章已经过了十多天了,不是没时间,也不是没心情,而是每每动笔,却无从开始。此时此刻,我在往北行驶的高铁上,刚接到一个紧急工作,由于没带电脑,晚上到目的地了还得先找个网吧处理一下。
静下心来,望着窗外飞快倒退的景物和建筑,突然觉得这样在路上的感觉,既有颠沛流离的意味,也有遗世独立的蕴藉。
我想,要是车能一直一直行驶下去,不会停下来,那样也就可以不顾远方,也永远不用回头了。想起了《千与千寻》里的水上列车,也想起了那个无人问津的无脸男。
但,这次不是去旅行。只是借着在路上的此时此刻,暂时抛开一切,写下所谓“旅行的意义”。
「回顾」
旅行其实是给我们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去回顾自己与现实世界建立的熙熙攘攘的联系。人到了一定年纪或某些阶段,都会习惯去复盘些什么,像整理杂乱无章的文件一般,将它们一一进行归纳存档,然后进行清理。
我们会主动清理什么呢?我们在享受旅途的过程中,很容易回顾起亲人,朋友,爱人,工作,梦想……去理顺其间的爱恨纠葛,浮沉高低,然后选择性清理掉所有不快乐的因子。清理完毕,往往我们会有豁然开朗的通达和淡然,但真的能做到彻底删除,没有残留吗?
也许,旅行的意义只是回顾,不必主动清除。因为忘记最残酷的方式是粘贴替换,放下最恰到好处的方式是分盘存档。
「反思」
旅行给我们带来最多的状态是平静,安详且愉悦的。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开始反思因外物而起的穷形尽相的情绪欲望。作为一个自认为心态不怎么正常的人,我常常会觉得自己很丑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总是习惯性反思自己,就好像把自己剖开,心肝脾肺肾都审视个遍,最后浸淫在自我否定的痛苦中无法自拔,颇有给自己挤痘时那种明明很痛很恶心却又乐此不疲的自虐快感。
也许,我真的是个很奇怪又很平庸的人吧。
有时候,我会因为自己不愿说话,不合群,感到自责——“看,这就是你没有朋友的原因!”
有时候,我会因为自己多愁善感,思前顾后,感到无奈——“看,这就是你最烦人的地方!”
有时候,我会因为他们的离开,冷漠,伤害,感到无助——“看,这就是你最后的结局!”……
有时候,真的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被爱的感觉,没有激情昂扬的动力,没有温柔坚韧的魅力……旅行,确实会让人静下来。当你吹着海风,听着海浪,融入深蓝的夜色,你会觉得,一切,都不那么重要了。反思过后,总会有所释怀。
也许,圈子不同,确实不必强融。
也许,心里很苦,但一点点甜就能填满。
也许,因为有告别,才会有新的相遇。
是这样吧?
「体验」
很喜欢看网友们写的旅行攻略,因为有时候会发现很多小众的景点和独具一格的心情。我把它称为“伪文青遗世而独立的情怀和假清高”。
在这个年代谈所谓“情怀”,其实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情怀不能当饭吃,一不小心还会饿死一大票有为青壮年。似乎“情怀”、“追求”是成功人士的标签,唯有成功,才能说是独一无二,情怀可贵。
而旅行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放下物欲横流的心,去真切感受古时代文人最纯的“情怀”和“清高”。
世俗,是个大熔炉,每一个人都经过不同程度的煅烧,最后都变成了供人消费的商品,只是有些成色好,成了上品,精品,而有些变成了残次品。
其实,抛开一切外在,每个人需要的只是一口饭,一滴水,一缕空气罢了。
「感悟」
旅行最肤浅又最根本的意义,其实就是获得快乐,好像没有人旅行之后会更加伤心。去年某个时间,一个人看了一遍《前任3》,我已经很久没有主动去看青春文艺、都市言情片了,也许是觉得太虚假,也许是不想泛滥自己共情心吧。最后看完,着实不能理解“爱而不得,彼此折磨”这样的结局,要是人生最后在一起的不是自己最爱的,那它的意义何在呢?
“将就”,是无可奈何,还是心甘情愿?
直到,今年看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才知道,不是谁都会选择将就,但我深刻明白了,如果说“不愿将就”的人万里挑一,那么“将就”,即是人生常态,因为我们谁也不能拍着胸脯说自己就是那个无所畏惧的“1”。
也许,生活原本的腔调就是:
有充满俗气的烟火。
有自命清高的傲慢。
还有自爱自珍的慈悲。
好了,手机没电了,就写到这吧。其实有时写东西会陷入痛苦,因为这是以前的灵感,而放到现在来成文,会降低文字的质量。
灵感就像喷嚏,打出来的一瞬间很爽,但打完了就没了,连回味的时间都没有,所以,但愿往后的文字,都能一气呵成吧。
写在最后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
一边吃饭一边说“好吃好吃”,
一边旅行一边说“好美好美”,
还有,一定要
一边谈恋爱一边说“好喜欢你”,
这些话一定要说啦!因为——
这不是废话,而是对生命的尊重。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