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长春长生生物疫苗事件爆发出来,舆论沸燃。我一直都在刷关于它的新闻,说实话,我内心恨悲凉,悲凉到让我无法让自己脱离那样一种低迷的情绪,这如一些朋友说的“这事中国发生的还少吗,估计又将会是不了了之的”。我想大概率是会如此吧,在中国一个重要的处事原则就是“差不多得了”。凡事不必太认真,太认真会显得格格不入,中庸之道或大概如此吧。
今天刷到的一位投资大佬说:“你们这些人就会随波逐流,跟风,事情一出来就谴责这谴责那的,我就不一样,立马想到的是机会,会有哪家医药公司取代长生生物”。你看,多机智的机会主义者啊。在没有信仰的国度里,我们不信仰神,也不信仰任何主义,我们不信仰自由,也不信仰民主。有信仰的国家,全民意识里终会有一丝底线。而我们这样一个没有信仰的地方,就是机会主义者的天堂,全民裸体狂奔。没人愿意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有的只是相互的践踏,倾轧。
在这样的地方,要成功,就需要一股狠劲,要把自己的良心分成两瓣。一瓣拿去喂狗,一瓣拿来给自己造坟。只要开始有了善心,就会把自己推入灾难的开始。最近看了《我不是药神的电影》就是一个例子。男主人公利用低廉仿制药发了财,之后闻到一丝危险就立马撤退,哪怕面对朋友、病人的苦苦哀求,他都残忍拒绝。所以他成功了,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落魄中年男子,变成了一个意气风发的成功人士。此时你看到的他是一个有着许许多多小聪明还带着一股狠劲的是人,所以他成功了,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成功人士的标配。后面他良心发现了,觉得要发一些善心真心去帮助别人的时候,立马就锒铛入狱。和另外一部伟大的电影《当辛福来敲门》对比,一样的是中年落魄男。威尔史密斯主演的主角则不断坚信自己的努力会改变自己命运,哪怕面对5%的机会,那怕面对世人的嘲笑,他依然坚定自己的信仰,直至辛福来敲门。我记得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眼泪盈眶。我有时在想,我们的信仰是什么,我们一边鄙夷着我们所鼓吹的信仰,一边甘之若饴的用它来赚钱,真别说,真好用,因为每个信奉“凡事都不必当真”。
这样的氛围,好人必遭殃就不难理解了。2016年报道疫苗问题的王克勤记者,最后的下场是被开除。当时沸沸扬扬的事也悄无声息的结束了。他或许变成唯一“罪有应得”的那个人吧。如果他是一个懂事的人,大致不会面对如此遭遇,收个红包,或者当做没看见。只讲能讲的,只说能说的,遇到敏感话题一律避开,成为大家眼里聪明人的一员。他不仅可能不会不被开除,还会涨薪升职。诚如那位投资大佬所想,当你碰到这样一种事情,第一要想到的是怎么利用这个机会赚钱,哪怕这是一个沾血的馒头。
特别在金融市场,无情,冷血,你才会成功。我经常讲的笑话事,很多时候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都在玩一种零和博弈的游戏。如果你把对手看作一个人的话,那人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嗷嗷待哺。如果你想这些,你是无法进行交易的。可惜的是大多时候,我们拿着沾血的馒头在狂舞。比如一家上市公司爆雷了,先前的投资者亏的一塌糊涂,底部拿到血筹的投机者都会在谄笑。他们在为他们的聪明在喝彩。虎视眈眈的狼群绝不会关乎这家公司是否应该倒闭,他们这样的行为总能让一家家本该倒闭关门的企业起死回生,然后再割一波韭菜,没人在乎真相,哪怕亏的一沓糊涂的人们。
只要进去了上一个阶层的社会,你就获得免死金牌。比如一个散户,你稍微违规一点,分分钟给你关了,重罚。机构投资者或者上市公司违规赚取几亿几十亿甚至上百亿,通常会罚个几十万块敷衍了事。这大概就是大人物们世界里罚酒三杯吧。
所以有人说,所以你要懂钻营啊,懂事向上爬。我觉得不对,社会需要个底线,也需要一个有基本良知的共识,否则,人命只能如草芥,互相践踏。当初鲁迅先生试图改造的国民性视乎没有动摇过,尽管我们都曾经背诵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