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哔哩哔哩上看了一部记录片《富哥哥 穷弟弟》,该片讲述的是在同一个家庭中两个兄弟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
哥哥叫伊万,比弟弟大一岁,是游走在英国上层社会的千万富翁,他在多个城市的繁华街区拥有豪宅,同时也是英国保守的党政要,。但在弟弟眼中,哥哥是一个靠着吸穷人血致富,邪恶而虚伪的资本家。
弟弟叫大卫,是一个混迹于社会底层的流浪汉,他没有结婚,没有房子,在简陋的房车里孤身漂泊,靠打零工为生,。在哥哥眼中,他永远无法走出自己铸就的牢笼。
在同一个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兄弟二人,为何差距这么大?长子被要求承担责任,弟弟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因而也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看了这部记录片,让我不由自主的把同事的家庭情况对号入座。
同事婆婆家弟兄3个,老大当年是重点院校毕业,目前是大型企业的项目经理,大城市内房子多套,还出租了一些,他家闺女小时学习不好,后来学音乐,上补习班一次10多万元,闺女本科毕业上班第一天父亲直接买了50多万的宝马,家里还有其它豪车,听同事说他哥的老婆前几年把钱投入投资公司,后来失败,损失了300万,好像也没有什么感觉,没有伤到毫毛。
家里有个弟弟,今年已经40多岁了,没有结婚,没有工作,每天吃吃喝喝睡睡,父母80多了,同事说亲戚都说这么大一个人了,天天在家里呆着,去超市打个零工也行,她婆婆说,那活太累了,他也不算太大,可能在父母眼中,没有结婚的孩子永远都是小孩子。
同事说她婆婆家这个弟弟小时候学习不好,整天玩,有一次他妈说他,让他做作业,大冬天,他直接去冷水龙头下面使劲对自己冲冷水,过去那时家里没有暖气,直到保证说以后再也不提做作业才停止,然后第二天,感冒,就是不吃药,最后得了个肺炎还抱怨父母。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管,初中没有毕业,不去上学,街上的混混。
同事孩子小时候时回婆婆家,家里有一颗葡萄树,走的时候,公公赶紧在葡萄树上摘了一些葡萄,想让小孙孙带走吃,这个时候,她婆婆家混世魔王老三回来了,什么话也不说,直接拿葡萄吃,公公说这个让孙孙带走吃的,他可以去树上再摘,这个时候她婆婆说话了,你这个笨蛋,孩子吃一个怕什么。她婆婆说的这个孩子指的是老三,而且婆婆直接当着同事的面骂公公,公公不吭声。同事说她什么也没有带,因为她家孩子小不喜欢吃葡萄。
她婆婆家老大感觉他弟弟就是个笨蛋,不想与笨蛋为伍,从来也不交往,老大在大城市,弟弟也不理哥哥,觉得有钱有什么了不起,反正我不理你,还到处说老大超级自私。
当哥哥与弟弟的差距已成天壤之别时,弟弟便不再羡慕,不再嫉妒,反而给自己的生活状态找到了合适的理由和舒服的借口。
弟弟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人结婚干啥,你看那么多家整天吵吵闹闹的烦死了,让自欺欺人变成了一种清高的处世哲学,自己的人生永远在落魄的生活与无意义的妄念中徘徊。
哥哥也从来不帮衬弟弟,说他自己上学时没有人帮他,接父母去大城市住时直接说不让弟弟去,不同的心智模式和对世界的不同认知决定了不同的人生在各自的平行轨道向前运转。
在一个大家庭里出现了两极分化的两个人,这不能不跟父母的教育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