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校园生活过得怎么样?”
“在校园里一路长大,你快乐吗?你自由吗?”
“不,这些年来,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乐。”
学校,对于你们来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也许你会说,它“美好、纯洁”,没去的孩子对它满怀着憧憬,走过的人对它饱含着怀念。可今年我十八岁了,此刻正坐在大学图书馆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写着我与它的故事。
十八年里,我有十四年里待在学校,在这漫长的时光里,我从拼音读到了哲学理论,从小山村走到了大城市,从青涩稚嫩到稳重成熟,度过的这些年里,我看到的不仅仅有耿耿与余淮,肖奈与贝微微,我也看到了易遥。
“校园霸凌”这个词对我们来讲似乎已不再陌生,短短几年里,被爆出的多起“校园霸凌”事件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人们除了同情那些被欺负的孩子,说几句无关痛痒的谴责之语,等这阵风波过去,又还剩几个人还关心着那些可怜的孩子现在过得怎么样。也许,很多事情只有真正的经历过才会刻骨铭心的记着,记着那份难以被时光抹平的的记忆,记着那种被压抑得透不过气的感觉。
中秋前夕,在阖家团圆的时刻,我却一个人在电影院里哭的不能自已,看着女主角易遥所经历的一切,似乎埋藏在心底不愿揭开的一段记忆就这样一幕幕与她重叠起来,易遥在河堤上怒吼的每一个字都扎进了我的心上,都像是那个女孩在对我咆哮着她那三年的不幸。
她的遭遇可能让我真正意义上了解到“校园霸凌”是个怎样的存在,初入高中,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又新奇的存在,这里的人、这里的事都满足着我对校园生活的所有期待,我以为这就是他们口中的高中了,可很快,我便明白我所有以为的并不是都是真的。
她是我初入高中认识的四个小伙伴之一,刚开始的她,大大咧咧,说话声音很大,许多行为举止放肆随性,因为这样,身边的人开始讨厌她、班级同学开始排斥她、不和她说话,我也渐渐跟着大部队与她疏远了。后来的她,时常一个人大笑,一个人大哭,所有人都很难理解她的行为(但我想她是一个人太孤独,想以这种方式寻找存在感),有传言她家有家族精神病,她肯定也是有病,慢慢的,同学们对她的冷暴力演变成了恶作剧,女孩子成群结队的议论她、排斥她,男孩子拿她开玩笑、挤兑她,往她凳子上泼水、把她的书丢进垃圾桶……这些事我都知道,可我却装作毫不知情,冷眼看着这些事情一件件的发生。
高三下学期,她开始不愿来上课,一周也看不见她几次,同学们也终于因为繁重的课业将她渐渐淡忘。直到拍毕业照的那天,她来了。拍完毕业照,同学们都挽着三五好友在校园里拍照留恋,在和小伙伴们拍完照后,我想去找她合照,可有人告诉我,她在拍完毕业照后,看我们都走了就一个人离开了学校,有同学无意间拍到了她离开时的一个背影。与校园里那种热闹气氛相反,她的背影是那样孤单、那样凄凉、那样脆弱……
高中三年里,我同情过她,也曾为她难过,但却不曾为她做过什么,因为我自己也害怕,也懦弱。细细想来,我与她之间的不同,可能就在于我比她更早知道人情冷暖,我比她更世故圆滑。在那十四年的校园生活里,我无时无刻不在害怕着成为她那一类人,我努力迎合着所有人的看法,隐藏住自己的真实情感,也许,这些年里,我曾暗自庆幸过那个受欺负的女孩不是我,为自己拥有很好的人际关系而暗自窃喜,可此时此刻,我才明白,这些年里我到底有多愚蠢。固然我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对她恶语相向、嘲笑及鄙夷,可我也没有勇气逆着人流去送给她一丝温暖,在她需要陪伴的时候,我也疏远了她、背弃了她,也许潜意识里,我虽同情她,可也害怕同她一起被所有人视为“怪物”。其实,影片的最后,易遥说的并没有错:“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你们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恶毒又愚蠢,你们胆小怕事,因为你们的日子真的无聊,因为你们觉得自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
现在的我揭开那段回忆,真的感觉很愧疚,也希望在这里真诚的写下的一句“对不起,对不起,在你需要陪伴的时候我没有回过头来拥抱你,陪你坚持走下去”能被你看见,我并不奢求你的原谅,因为时间是抹不平伤害的,只能是遗忘,我只愿你今后再也不要遇见像我们这样的人。
这样一段不愿向别人提起的往事我将它用文字记录在纸上,因为我希望用我的文字记录下这个真实的故事,让老师以及教育部们真正意识到“校园霸凌”的可怕,它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人的一生,它并不罕见,反而常见,在中小学生更为严重。有多少人因为它害怕上学,恐惧学校而辍学,有多少人因为它从此性格孤僻、与人疏远,更严重的是,有多少人,因为它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为避免悲剧的发生,请让我们多关注校园生活,勇敢去拥抱那些无辜受欺负的同学,一起抵制“校园霸凌”现象的发生。
来源:重庆理工大学 作者:鄢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