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为的成长过程,关于自我意识的苏醒。小学时期,我和同龄人一样,无忧无虑没心没肺地混日子。那时我的语文老师,把我的作文拿到全班面前点评,给予称赞,同时凡是与写作文有关的活动她都会半强迫地叫上我,给了我很多锻炼机会。起初我不能理解甚以为烦,但如今只剩感谢。那时我如同一只爬出地洞的鼹鼠,对突然而至的关注,只感到茫然。多亏老师一直以来的认可,我有了信心,从得过且过到主动追求,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向上。我经历了由把写作文当成棘手任务到追求作文本上批注高分的心态转变,乃至产生表达欲望。某次作文,我构思了一个故事,再稚嫩不过,可老师批出了一百的分数,附评语:太让我惊奇了,太让我惊喜了,你是一个很有灵气的小姑娘…
她用一段话照亮了我:原来我可以与旁人不同。
是的,人之成长就在于脱离庸常的渴望,其中又包含了对发现自己的独特性、找到自我的渴望,只有产生了这些渴望,人才可以上进。在前进中,不断地认识自己,走出迷茫,找到真正能令自己一生追寻的事物,从而达到成熟。这就是我的标准。
在初中时遇到过一个对我有很大影响的姑娘,是个学霸,我从她身上看到最多的就是她何以成为一个学霸的理由。不甘于人后的强烈斗志,与之相匹配的毫不懈怠的努力,由这两者而衍生出无穷无尽的美好品质:独特,细致,果敢,聪敏……同时也深深地映照出我的不足。她一次次地刷新了我的认知,我打心底里钦佩她。虽然在后来的日子,我离她越来越远,但我一直希望保留那份当初她带给我的震动,并勉励自己去成为更好。
我所拥有的五个最好品质应是:待人真诚,谦虚不骄傲(目前也并没有骄傲的资本),能坚持自我不被影响,积极向上,心思细(某些情况)。心目中的英雄是鲁迅。最好的朋友对我的评价是:特别。
对我影响最大的事,同时也是让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的事,就是决定复读。第一次高考我距一本线15分,复读后分数增加了46分,不算大也不算小,但分数背后的煎熬与痛苦我自己明白。复读粉碎了我原本天真的理想主义,也增加了我的抗压系数,而我收获的就是这一年来拼搏的每一天,如同三毛说的“轨外的时间”,暂时脱离了轨迹的日子,事后品来真是有着独特的滋味。我不能说自己心中没有不甘与遗憾,但起码那些经过确实是属于我。
其实我选择日语专业很大原因是我数学实在太差了…另外一点是日本有着我十分钦佩的音乐人、艺术家、作家,我对孕育了这些人的文化氛围很有好感。而且对于日本古典文学的溯源总给我一种与中国古典文学相缠绕辉映的错觉,仿佛会回归到同一条河流,这也是我对日语感兴趣的原因。也许我的想法过于幼稚和理想化了,但我的奋斗目标是把这门语言学好,最终能形成对日语的自我理解,再反观中文。因此我会像高中学英语一样努力,早读,背语法,看文章,考出n1…
对于其它我现在并不能看到的远景,也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