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的你是什么人设?
文 / 凉爽
陌生朋友都为你留下十张朋友圈图片可见,微信好友却只有三天可见。
最近加回了从前的老同学,顺手点开他们的朋友圈,结果显示: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而他们最近三天的朋友圈,是一条灰线。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苦衷,我们都明白——从前的那些时光不想被窥探、不想再被提起。一条条删掉太麻烦,食之无味,删了又可惜。尤其是不想被某些人看见,也不想让新加的朋友知道我以前是多么沙雕/多愁善感/文艺小清新的一个人。对于新认识的朋友,我们急切想摆脱从前的标签,从头塑造一个全新的形象。
那行“朋友圈里三天可见”小字和清晰的灰线,瞬间泼了我一身冷水,让我认清了彼此之间沉寂多年的同窗友谊。从前是从前,现在早就变了,你可能还念旧,别人已经有全新的圈子了。
有句话说得好:
不想看你的人你设不设置都不会看你。
想看你的人因为你设置反而看不到。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是什么样的人?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可能是一个矛盾的人,他既想让别人知道当下他的状态和分享故事,展露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获得更多的点赞和评论满足社交虚荣心;可能他没有完全接纳自己,低同时又想保留一丝神秘感,用类似“饥饿营销”的手段反过来吸引朋友好奇与关注;但又不想自己的状态被太多人看到,怕有些人会取笑,怕被无情拆穿,所以马上“毁尸灭迹”、“阅后即焚”,规避回顾的羞耻心,当从来没发生过。
更重要的是——我要在微信上营造一个怎样的人设。
很多人都会给自己立一个美好的“人设”,希望贴上正面的标签。就像女明星究竟吃不吃饭,一直是娱乐圈的未解之谜。舒淇在《中餐厅》里几乎没吃过饭,迪丽热巴直播吃饭,但直播结束时饭菜几乎没少。为什么女明星都喜欢立吃货的人设?
第一,为了减少偶像与粉丝的距离感,塑造亲民的形象,增强粉丝认同感,提升粉丝的热爱;第二,粉丝容易自我投射,增加自恋。
从社会心理学来说,很多人对自我表露过分在意,同时也高估了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
知乎上的专家指出,在自己的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不但不能保护隐私,还表明他们有自我封闭的倾向严重、心理脆弱,甚至影响寿命。
我觉得这定论是片面的。相亲的时候看微信头像、朋友圈和现实是同一个人吗?朋友圈仅3天可见的人,不值得交往吗?那些从来都不删除也不隐藏任何朋友圈的人,过得很真实吗?
不一定。线上人设具有虚假性,还是需要当面了解才知道。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根本没必要
我为什么不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
1、我父母和亲朋密友没有经常查阅朋友圈的习惯,所以他们更多的会点开我头像,翻一下我的朋友圈,看我最近过得怎样,时不时留意一下我的生活。
2、每当我想要看回某个朋友上次分享的文章/地标/美食的时候,点开头像发现那行“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静静躺在那,心中不生气是假的,还竟无语凝噎了。我不喜欢我的微信好友因找不到我的朋友圈而不开心。
3、如果真的怕泄露某些隐私,分组这个印象管理功能更加适合你。我一般会分组,同学一组,亲人一组,没见过的陌生人一组。通常我发有肖像的朋友圈,为了安全问题,就会不让陌生人那一组可见。
4、其实换句话说,你公开发在社交平台的东西,0.1s就可以保存下来,早就不是什么隐私了。如果你还是不想某一群人知道你发过某些状态,你要做的不是设置朋友圈仅三天可见,而是清理那些你不喜欢的人,删掉或者屏蔽。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是你的选择
尊重别人的社交习惯,是最起码的礼貌。
如果是曾经发过出来的朋友圈可以称之为隐私的话,那么每个人都有权利对它作出任何的处置,别人无可厚非。就像有人成天秀恩爱、微商刷屏、晒娃、负能量吐槽一样,总是有人在默默关注并且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他就不值得成为你的朋友了吗?或者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你的朋友,就看他朋友圈是否设置几天可见?
《阿狸·永远站》说:
“虽然我们的一生会遇到过8263563人,会打招呼的是3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但最终,都会失散在人海。”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并不会毁掉你的社交关系。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可能只是因为他今天的心情,而已。
因为真正的朋友,从来都不是靠线上的社交软件平台来维系的。
怎样发朋友圈,才不会惹来厌恶?
发不发朋友圈,发什么朋友圈,跟别人有什么关系?
其实,自己喜欢就好,没必要那么多心理负担。
不要把全副心思扔进去,对点赞数量和评论耿耿于怀;不要为了发奢华朋友圈炫耀故意花费时间金钱;不要违背道德去辱骂一个人和评价一件事情;不要从众跟风而失去心态平衡,歪曲吐槽等。
丢开以上繁重和恶意包袱,在朋友圈里自在遨游的你,会活得很轻松。
对于我自己而言,我喜欢天天发有趣的朋友圈的人(排除广告类人群),我看到的东西可能只是你想让我们看到的(有可能更好/更坏),我会觉得这是一个真性情、善于表达、乐于相处、热爱生活的微圈好友!
你的分享与关注,就是我们了解和交换世界的开始。
加个微信吧!
Reference
1、罗帆帆. 明星“人设营销”策略分析[J]. 江苏商论, 2018, No.402(4):28-30.
2、董新夏. 三天"朋友圈":社会性动物的间歇性离群——基于传播心理学的视角[J]. 新闻知识, 2017(8):48-50.
3、江梦蝶. 间歇归隐:自我呈现视角下的微信朋友圈“仅三天可见”之研究[J]. 视听, 2018, No.134(6):148-149.
—— 今日作者 ——
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