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后世心目中儒生道学的刻板迂腐不同,孔子是个知天顺命的真性情汉子,在他的口里,既有怒斥(加痛殴)原壤无礼的“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也有“天下有道则入,无道则隐”的豁达胸怀
有一年,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路要去卫国做大司马,可是卫国国君无力,太子无德,国内利益集团势力交错,局势很是复杂,所以,孔子不赞成子路去,就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意思是,当前卫国的局势那么复杂,你如果想要有所作为,必然会得罪利益集团的人,说不定就有血光之灾,如果无所作为、因循守旧,又恐有负国君国民重托,良心有亏,所以干脆就不要去,但是子路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施展抱负、扬名立万的机会,实在是不舍得,所以极言自己有信心治理好卫国,孔子回答道“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意思是有备才能无患,明知道是火坑还望里面跳,明知道这面墙不牢固还站在墙下,不是明智者所为,千万别不把危险当回事,但是,子路毕竟还是年轻气盛,最终还是去了卫国为官,后来,卫国果然发生了内乱,子路不幸遇难,被乱兵砍为肉泥,孔子闻听此事时正在吃肉酱,立马把罐子里做好的肉酱倒掉,从此再也不吃肉酱了。
后来,孟子对孔子的这句话做了发挥,讲道“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意思是说:“没有一样不是天命所决定的,顺从天命,接受的是正常的命运;因此懂天命的人不会站立在危墙下面。尽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的命运”。
类似的看法,著名军事家孙武子也深有感触,所以他在开题第一篇,讲完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不可不察也”等等一大堆道理以后,才会有意无意的补充了一句“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意思恐怕是说,虽然用兵乃是国家兴亡之大事,但是如果主事者昏暗无能、荒淫无道,你的计策再好他也不采纳的话,与其玉石俱焚、白白丢了身家性命,倒不如断然抽身而退、趁早远走高飞,何必要立于围墙之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