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鸡毛”怎么没有飞上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www.vcg.com

  无意中看到了前段时间的热播电视剧《鸡毛飞上天》。本来我是对这种电视剧无感的,毕竟一般此类的电视剧剧集都很长,情节也相对拖沓,尤其是在偶像剧占据半壁江山的今天,大多电视上热播的剧都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

  这部剧的剧情其实很简单,无非两条主线,一个是义乌这个城市的发展史,还有一个据说是后面繁琐冗杂的感情线。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义乌的鸡毛换糖的历史。

  那时候的义乌县很穷,老百姓一般都生活在农村,因为“人多地少”的缘故,大家经常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按剧里所讲,“敲糖帮”是上世纪7、80年代或是更早之前的产物,所谓“敲糖帮”,通常指的是那些一只手挑着满是糖和百宝箱(里面有各种小商品用于置换)的扁担,另一只手拿着拨浪鼓,日行百里,走村串户用糖换鸡毛的人。据说那时候的鸡毛可以支援出口,或是有别的好的用途,这样老百姓把换来的鸡毛卖掉,可以此来改善自家的生活。看似简单的买卖却隐藏着很深的原理。“看四门进四出六”更是代代相传的不二的经商黄金法则。

  真正让我好奇的不是他们的经营理念,也不是他们对做买卖的奇思妙想,而是我作为一个东北人,反观两个地区人民从改革开放之前到现在的巨大变化。众所周知,现在义乌早已是一片富庶之地,是世界闻名的小商品之都,浙商在当今这个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更是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代名词。义乌这个城市,从“鸡毛换糖”走到世界知名的义乌小商品大世界,再走到以马云爸爸为核心的互联网电商生态圈,是什么让他们走了这样一条道路?反观东北,曾经的共和国长子,举国瞩目,到现在被冠上了“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没落”、“逃离东北”等等标签,又是什么,让东北经济在全国走向了没落?

  目前我看了七集,有了一点感想。剧里大家讨论,以前为什么家家户户要用鸡毛去换糖呢?答案很简单,就一个穷字。正因如此,那时候的义乌人即便顶着“投机倒把”、“走资派”和要被人“割掉资本主义尾巴”的帽子也要走出去,用熬出来的糖换来的鸡毛,为家里的生计奔波劳碌。然而,那时的东北,作为当时全国城市人口比重最大的地区,大多数人都工作在国有企业,有粮吃有房分,不亦乐乎。听父辈们讲过一些那时候的事情。城市里是按人口数分米票面票布票等,农村也有一定的分发,跟着大部队走,虽然生活说不上富裕,也总是吃穿不愁。一些有关系有人脉的还能联系到当地的水产公司、副食公司、百货公司,托关系买来当时紧缺的鱼啊,家电和自行车等。想到这里,这可能是在东北“找关系”文化比较盛行的根本吧。所以想象一下当时东北的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他们一定是不屑于去做类似“鸡毛换糖”的小买卖的,甚至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家还略带鄙夷的叫那些小商贩“二道贩子”,足见那时人们的心理状态。相比之下,当时的义乌人和当时的东北人相比,个人认为,义乌人更有一种“饥饿感”,而这种“饥饿感”是在骨子里的,足以让他们用短短十几二十年创造起一个商业帝国。

  剧中第二集有一幕我特别有感触。那时的鸡毛(剧中主角,张译饰)在浙江周边四处游走。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他的行走途径主要是通过火车,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可以躲掉列车员的查票,这样他通过火车辗转浙江各地,用手里的鸡蛋和糖跟旅客们换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或是钱。一次他遇到了一个义乌老乡,他是个知识分子,正乘火车北上去北京高校报道。鸡毛用一个鸡蛋换走了他手中的钢笔,因为钢笔在当时的浙江可是稀罕物,可以卖个好价钱。经过一番交谈之后,他觉得和鸡毛很投缘,认为鸡毛虽然没怎么学习,但是说的做的却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学原理。他讲给鸡毛的东西,比如说经济学的交换比,和外面丰富的世界都让鸡毛深深着迷。就这样鸡毛跟他聊着聊着就到了北京,这次和这个知识分子偶然的相遇,让鸡毛知道了走出义乌有浙江,走出浙江有中国,走出中国还有一个别样精彩的世界。从此,鸡毛的脚步不再局限于浙江,而是走向东北,走向海南,走到西北,真的用“鸡毛换糖”这个手艺走遍的全国。

  客观来说,东北缺的不是这种敢打敢拼的精神,不能否认当时东北的产业工人们夜以继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中国工业作出的贡献。一段时期,东北作为国家的工业核心区域,受到苏联的核武威胁,国家当时决定将工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称为“走三线”,当时的沈飞派出的最好的工程师和团队到西安,才有了现在的西飞;航天的团队到了贵州的深山里,专精科研生产,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说到这我想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前几年去天津一个航天单位出差的时候,载我的司机满口东北话,而且有很浓郁的沈阳口音,我就问他,师傅,您也是沈阳人吧!我们是老乡!他说不是,我是贵州的,他说以前年轻时候在贵州那边的厂里工作的时,厂里的人都是从沈阳派过来的,所以那时候整天跟他们在一起学习工作生活,以至于现在的口音怎么改也改不回来了。我当时的心情很自豪,从辽宁到贵州,几乎跨越了整个中国,留下的口音不只是文化印记,更是那段辉煌历史的见证,不是吗?

  所以我认为,现在没人有资格说东北人缺少打拼精神,一个时代总会造就一批人,同时不可避免的让一批人难以追上时代的脚步。那时那地的义乌人民凭着“鸡毛换糖”的精神,从小买卖做到大买卖,从走出浙江到走向世界,从摆摊经营到搭乘互联网经济的大船。诚言,东北经济现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家的经济结构的转变,世界商品流通的走向和人民对更高生活水平的向往都造成了这个结果。我也相信改变已经在悄悄发生,想在如今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找准自身的位置并不简单,但也绝非难事。

  总有一天,在东北,鸡毛也可以飞上天。


沈阳夜景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10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08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71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75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7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5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64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48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86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7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5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1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84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74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12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41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