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带孩子去河津玩。我突然想起红英分享的,让自己的孩子叫自己起床的事情。于是我决定试着实践一下。
(1)
出门前。我问他俩,我们出门要带哪些东西呢?大宝说要带水杯。我又问二宝,你在外面需要擦鼻涕的时候怎么办呢?大宝抢答到还需要带上纸。然后我们共同准备了水杯和纸。
(2)
下楼后,我对他们两个说:“你们今天把妈妈带到坐公交车的地方好不好?”大宝说:“那我不知道怎么办啊!我说我们以前还坐过。”我说你们试一试吧!他同意啦。带路的过程中,二宝感觉很自豪。他说:“妈妈,到这里往左拐。”他有时候是分不清左右的,但这一次他说对了。 我就赶紧,鼓励他说:“二宝,你选了一条路,并且说对了方向。”
(3)
有时候早上上学时,我也会让他们两个来选择去学校的路径。因为有好几条路都能够到达学校。我们经常会走最近的那条路。有时时间充足的时候,我也会让他们俩选择来走哪条路。有几次他们选择穿过地下车库。我从来没有走过,所以有点胆怯。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我们一起走过了几次,感觉还可以。如果不是尊重他们的选择。比我的性格是不会有走地下车库的经历。
(4)
经过面包店的时候,大宝提出要买些吃的东西带上。于是我们决定进面包店买些面包。在挑选的过程中,他们先挑了一些面包,然后一人挑了一个糖。我说每人只结一个帐。说这句话的用意是想让他们买面包而不要买糖。但他们最后每人选了一块糖。我看出他们是被糖的造型和颜色吸引住啦。但我没有强制的干涉他们。买糖的钱,比买面包还贵。于是我对大宝说,你算一下,你们一共花了多少钱?算对了,妈妈就给你结账。他算对了。我有要求二宝数清楚他的糖,一共有几块?他俩数学方面的能力高低不同。于是我就给了他们不同的难度。
如果我干涉他们就让他们选面包,而不选择糖。应该也能做到。但这样就剥夺了他们选择的权利。即使他们是依据造型和原颜色选了那个糖,那也是他们的选择。时间和结果会告诉他们选择是否正确。或者是也没有所谓的正确。这样他们会习惯,每个人选东西的出发点不同。而不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依据他人的选择来决定自己的选择。
生活中需要做出选择的机会太多啦!穿哪件衣服,走哪条路,看你哪本书,买哪个零食,买哪个玩具,选择饭前写作业,还是饭后写作业,选择先洗澡,还是先写作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就是鼓励孩子独立。这次选择错啦,下次他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有他自己的经历告诉他,而不是有家长告诉他。这也就实现了孩子思想的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