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懂那么多道理,你依然过不好一生。
这句话常常用来自嘲,对于自己现状的不满意,仿佛之前所有学习的都好像石沉大海,根本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的指导意义。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是读书无用,努力也无济于事吗?我觉得不是,只是我们有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和不足,有着太多预设的思维模式而不自知。
在校园里,和企业对接的时候,我们常常说要产学研结合,不能各做各的,中间出现断层。
那么我们的学习以及教育也是同样的,只是有理论知识,你以为自己真的理解了所有的内容,你以为理论就能推演出完美的现实。
事实上,生产实践的运用与理论,与你所思所想的有着很大的差距,你并不可能光凭着书本知识就解决所有的现实问题。
同理,对于你所知道的道理,你仅仅是知道了而已,甚至连理解都谈不上,又何谈助益于你的生活。
对于一个论点,你是否与别人讨论过你所理解的内容,你是否尝试过用自己的话语去把它清晰地表达出来?如果没有,那么你很可能根本就不理解这个道理,至少你的理解很可能是肤浅而带有偏见地,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对于你所知道的道理,你是否进行了实践,你是否知道你做这件事情之后,现实对你有怎样的反馈。这个世界有很多道理是相同的,但是运用到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各自的差异性,就正如小强升职记里老付所说的,时间管理的方法论有很多,但每个人的习惯不同,资质和秉性不同,所在的职业阶段不同,那么就会选取不同的时间管理方法,同一套理论并不能应用于所有人。所以说,不通过真实的演练,去真正实践,慢慢找到契合自己的方式,道理都只是纸上谈兵。
在写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之时,我发现我看过的很多理论在脑中都很模糊,只是有一个大概的概念,真正去书写的时候,我发现可能我并没有完全吸收那些知识。今天在琢磨这件事的时候,我有点开始真正理解输出的意义。
以前我总觉得写别人写过的东西,就像鹦鹉学舌一样无聊无味,可如果你不说出来也不写出来,那么那些拥挤的知识在你脑海里可能并没有被真正理解。你重新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去组织的时候,那是一个理解的深度学习过程,而不是简简单单地看书时附和作者的意见那样轻而易举。
学习不是一个单向的吸收的过程,李笑来老师说,教是最好的学,在输出的过程中,你会深化自己的理解。所以如果你学习没有输出的习惯,你知道那么多道理,却不深入理解,好好实践,那你想过好这一生,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走得更远。